哈尼梯田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极高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稻鱼共作这一环境友好型农业模式的实践与推广,对农田水土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和农产品价值增值具有积极作用。揭示稻鱼共作模式的碳足迹和经济效益,可以客观评估该模式是否符合哈尼梯田这一传统农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然而,已有研究大多以示范区田间试验为基础,不能全面反映小农户家庭的实际生产情况。本研究基于哈尼梯田区4县12乡镇20村,共计385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参考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19年修订版)》,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测算比较稻鱼共作模式和水稻单作模式的碳足迹,同时计算两种模式的净收益以及考虑碳排放的净收益。研究发现:(1)哈尼梯田稻鱼共作模式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单位面积碳足迹为5988.42kgCO2-eq/hm2,低于水稻单作模式的6347.90kgCO2-eq/hm2;稻鱼共作模式和水稻单作模式的单位产值碳足迹分别为0.15kgCO2-eq/元和0.22kgCO2-eq/元。(2)对于稻鱼共作模式,生产过程碳足迹和农资投入碳足迹分别占比为60.19%和39.81%,CH4、N2O和化肥投入是碳足迹的重要组成,分别占据41.85%、16.15%和37.86%;对于水稻单作模式,CH4、N2O和化肥投入的碳足迹占比分别为39.42%、17.34%和41.20%。(3)稻鱼共作模式和水稻单作模式的净收益分别为26911.46元/hm2和19049.66元/hm2,考虑碳排放的净收益分别为26531.02元/hm2和18646.37元/hm2。基于此,本研究建议,应充分重视稻鱼共作在农业碳减排领域的积极贡献,并深入明确实现减排的关键环节,同时应强调稻鱼共作在哈尼梯田稻作系统保护传承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