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跨境地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区域,明晰边境地区跨境物种的生境分布格局及变化,对开展跨境合作及维持边境地区生物多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云南勐腊、老挝北部三省为例,利用MaxEnt模型和HSI模型,结合野外监测的亚洲象活动点位,研究中老边境地区1985?2020年以来亚洲象的生境格局及变化特征,并评估跨境保护区成效。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亚洲象生境面积约占85%,主要分布在东西两侧,中部区域的亚洲象生境主要位于中老跨境联合保护区内;1985?2020年,研究区内亚洲象生境面积减少了2.4%,其中最适生境减少最多,减少了4.51%;(2)1985年和2020年研究区亚洲象生境的冷热点分布大致相似,冷热点面积占比约为20%,并且热点区主要集中于低海拔地带;(3)联合保护区内90%的亚洲象生境受到了保护,其中约1/2是亚洲象适宜生境;1985?2020年,中老跨境联合保护区内亚洲象适宜生境面积增加了251.26 km2,此外研究发现,中老跨境联合保护区外的西侧区域存在大量亚洲象适宜生境,另有部分亚洲象跨境活动通道的适宜性降低。因此,研究建议可将联合保护区以外西侧的大片亚洲象适宜生境纳入联合保护区进行管理,并对适宜性较低的跨境活动通道进行修复或拓展适宜性较高的潜在通道,为跨境象群的交流创造条件。研究结果有助于认识边境地区亚洲象的生境空间格局及其变化,为跨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