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荒漠生态系统中乔木、灌木和草本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随季节变化的规律,旨在阐明不同生活型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动态平衡及其差异,为荒漠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择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沙漠过渡带8种不同生活型植物,在生长季的4-9月连续进行叶片采集,分析叶片C、N、P含量及其计量比在整个生长季的变化。结果表明:1)整体上8种植物叶片C含量的季节变化不大,N、P含量在生长初期最高,之后逐步下降,体现了明显的稀释作用,而植物叶片的C:N、C:P和N:P在整个生长季内的变化规律不一致;2)综合分析8种植物叶片C、N、P含量及其计量比值在整个生长季节内的变异,变异系数由大到小排序为: P (32.39%) > C:P (25.67%) > N (20.96%) > N:P (20.42%) > C:N (19.83%) > C (6.49%);3)植物叶片C含量的变异主要受物种和生活型的影响,N、P含量及C:N、C:P的变异受物种和生长季的影响最大,而N:P的变异受到生长季与物种的交互影响大于生长季的影响;4) 8种植物叶片N、P含量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 0.001);P含量则与N:P间呈现显著负相关(p< 0.001),而N含量与N:P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绿洲-沙漠过渡带8种植物叶片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在生长季因物种而不同,他们在生长季内的变异系数在物种间也存在差异,植物生长更容易受到N元素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