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情报支持平台

Carbon Peak and Carbon Neutralization Information Support Platform

碳达峰碳中和情报支持平台

在列表中检索

258
282
182
共检索到 751
China Iron and Steel Association

当前,全球钢铁行业共有8家“灯塔工厂”,而塔塔钢铁就独占3家,并在2018年-2021年便成功摘得这一称号。该公司还连续4年被Gartner(高德纳)评为工业4.0领导者,数字化进程在印度保持领先地位。 “塔塔钢铁是一家极具创新精神的公司。2018年,我们制定了一份正式的技术路线图,其中包含两个关键目标:一是成为全球钢铁数字化的领导者;二是通过数字技术创造可观的商业价值,这一目标正在进行中。”8月7日,塔塔钢铁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贾扬塔·班纳吉(Jayanta Banerjee)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我们在人工智能领域投入巨大” 2017年—2018年,塔塔钢铁制定了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战略,主要分为3个阶段:建云端、数据集采及应用、人工智能。第一阶段主要进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第二阶段聚焦数据的全面采集和充分应用;第三阶段则是对AI技术的引进使用。“目前,我们前两个阶段已经基本完成,除了英国公司还在推进数据整合工作,集团整体已经步入第三个阶段。”贾扬塔·班纳吉坚信,这也是钢铁行业推进智能化的通用“攻略”。 在采访中,贾扬塔·班纳吉高度强调数据工作的重要性。在他看来,当前,所有人都在谈论云计算、人工智能,却很少有人谈及最困难、最枯燥的数据,但这恰恰也是真正应该重点关注的地方。“以人工智能为例,我们应该给人工智能提供优质数据,同时用完善的流程和治理来保障数据质量,因为人工智能只有‘吃’到高质量的数据才会有优异的表现。”他说。 在推进多基地协同方面,数据处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作为一家国际化程度比较高的公司,塔塔钢铁粗钢年产能达3500万吨,工厂分布于印度、英国、荷兰和泰国等国家,旗下有165家以上子公司及联营公司。这就意味着彼此的数字化基础可能存在较大差距,不仅需要整合流程、人员层面,数据层面的整合也变得极其关键。 “我们之所以能够实现多基地数据整合,是因为IT(信息技术)架构非常标准化,有助于实现无缝迁移。”贾扬塔·班纳吉阐释道,在多基地协同中,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从本地数据中心迁移到云数据中心。其次,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只有对同一个KPI(关键绩效指标)采用相同的定义方式,将数据处理成模型可采用的统一形式,数据才有意义。“此外,为了保证数据信息一致,塔塔钢铁还将工程项目、数字技术等业务整合到一个部门管理,以此推动业务转型。”他说。 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塔塔钢铁也取得了较大进展。“我们在人工智能领域投入巨大,致力于成为钢铁行业的zepto和blinkit(均为印度知名的即时配送平台,专注于快速送达各类商品)。”贾扬塔·班纳吉说道,“如今,我们可以通过Aashiyana平台在72小时内交付产品,而不是以往的7天,人工智能已经覆盖了从原材料采购到物流配送的各个环节。” 据介绍,塔塔钢铁目前已经研发应用600多个AI模型,收集的数据量达11.2PB(拍字节),其中约80%用于制造部门,涵盖从生产到安全保障等多个方面。塔塔钢铁的数字平台Aashiyana助力其实现了产品在线销售,并通过整合其遍布多个地点、涵盖多种不同功能的全部业务运营,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 近期,塔塔钢铁为位于英国南威尔士的塔尔伯特港厂5号高炉引入了先进的数字扫描设备。这一技术运用3D扫描原理,对高炉加料装置进行实时监控,旨在减少焦炭的加入量。通过这一改进,该高炉每年可节省数百万英镑的成本,同时减少超过5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AI应用正在逐渐深入,其中利用数据来减碳也是我们正在做的工作。”贾扬塔·班纳说道。 “在数字技术上的每一笔投资,都会带来数倍回报” “有了数字化系统,企业是否充分利用了它们?管理层及职工是否改变了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只有真正做到这几点,钢铁企业才会变得更智能。这是一个过程,并不容易。”在贾扬塔·班纳吉看来,真正决定企业竞争力的是思维和决策模式的改变。 在他看来,数字化技术在钢铁行业的应用仍然比较初级,就像每个人手机上有很多App,但真正常用的只有几个。“我们目前的数字化系统应用率在70%~75%,希望未来这个数据能更高。”他说,掌握的信息越多,就能做出更好的决策,而更好的决策也意味着更强的竞争力。企业必须下功夫钻研技术,改变企业文化,形成以数据为核心的决策模式。 他认为,在当前全球钢铁行业弱势运行的形势下,更需要加大智能化投入。“因为在数字技术上的每一笔投入,都会带来数倍的回报。”他说。 贾扬塔·班纳吉进一步阐释道,在企业中,如果数字化投入对生产力产生直接影响,比如更早地发现产品质量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能源消耗、优化了供应链成本等,整体成本就会被摊薄。同时,这还能改善客户体验、员工体验,形成无形资产,带来良好的业务反馈,如增加新订单等。“因此,我坚信,投资数字化技术不会增加成本或只有小幅上升,但回报会远远超过你的投资。前提是,评估是全方位、整体性的。”他说。 为推动数字化决策,塔塔钢铁开发了多项数字化平台及应用。2024年3月,塔塔钢铁在其综合远程运营中心(i-ROC,原包含综合远程烧结中心和综合远程采矿监督中心)新增了两个机构:一个是综合卓越维护中心(i-MEC),用于在其贾姆谢德布尔、卡林加纳加尔和梅拉曼达利工厂进行数据驱动的维护决策;另一个是综合焦厂远程运营中心(i-CPROC)。塔塔钢铁泰国公司的“Baan Click Build”数字应用用于扩大泰国的在线零售销售。2023—2024财年,塔塔钢铁对其供应链可视化数字解决方案“Compass”进行了升级,通过网页端和移动应用平台,用户只需一键点击就能查看订单详情。 “我们所有的投资都是基于投资回报率的,每投入一美元,都必须为公司带来一定的回报。”贾扬塔·班纳吉表示,我们通过特定的关键绩效指标(KPI)来衡量业务影响:这项投资是否能推动关键绩效指标的提升?例如提高产量、降低能耗、增加吞吐量、提升质量等。如果能,就不会去做。 “在机器人领域,我们可以探索并向中国学习” “中国是全球数字化进程的领先者。”贾扬塔·班纳吉对中国钢铁行业的数智化进程表示了高度肯定,“特别是在机器人的应用上,正在取得长足进步,我们相信这种进步会持续下去。” 贾扬塔·班纳吉是世界经济论坛“灯塔工厂”评审团的一员。他发现,当前,中国的钢铁企业正在大量运用大数据和智能技术,在云计算、数据和人工智能方面投入巨大、应用积极,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入选“灯塔工厂”。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球“灯塔工厂”已连续发布8年共计13批次,累计数量达到189家,中国一共85家,占比达45%,总量居世界首位。 “在人们印象中,银行等金融服务业数字化水平更加领先,但实际上,这种差距正在快速缩小。”他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基于高温、高压等不安全的环境,钢铁行业本质上就是非常需要推进智能化的行业。 中国机器人的技术及应用让贾扬塔·班纳非常赞赏。“机器人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将是我们可以深入推进的一个领域,我们要探索并向中国学习。”他表示。 他分享了自己对于机器人的理解。信息物理系统包含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人工智能模拟人类的大脑,而机器人(特别是人形机器人)模拟人类的身体 ,以此将数据的力量与物理的力量融合在一起,这种融合将从安全和生产力的角度彻底改变制造业。“我能看到这种变革正在发生,很难说它会在 5 年、10 年还是 15 年内完成,但这条路已经明确铺开了。”他说。 不过,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进步也引发了人们对裁员和失业的担忧。“不能盲目地在钢铁行业套用现有的生产力或效率模板,因为这些模板是为劳动力稀缺的西方发达经济体设计的,而印度的情况并非如此。”班纳吉认为,一家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应当在保障员工生计与提高工作效率之间做好平衡。比如,我们通常将机器人等技术当作人类的“副驾驶”来使用。

发布时间:2025-08-20 China Iron and Steel Association

老朋友,新合作。近日,中钢国际再获国际化订单,全资子公司中钢设备有限公司成功中标并与土耳其Kardemir签订喷煤及烧结项目合同,彰显了公司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持续深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担当! 先进自主技术,实现转型升级 土耳其Kardemir(全称为Karabük Demir Çelik Sanayive Ticaret A.S.)成立于1937年,不仅是该国第二大的全流程综合钢厂,也是唯一的铁路钢轨生产商。此前,中钢设备已成功为Kardemir完成1#高炉与4#高炉的大修工程,双方在合作中建立了深厚友谊与坚实互信。 在此次新合作中,根据合同约定,中钢设备将以EPS模式为Kardemir新建2x30t/h喷煤车间,涵盖干煤棚、制粉系统、喷吹系统等。该项目建成后,将为1#、4#及5#高炉提供煤粉喷吹,以实现高炉炼铁煤比提升至180kg/t的目标。同期,双方还签订了烧结车间混合机改造项目合同,计划以EP模式将烧结车间一次混合机从圆筒混合机改造为强力混合机,以改善烧结混匀效果、进一步提升烧结矿质量。 其中,喷煤项目将采用中钢设备自主开发的智能喷吹系统,通过配套高精度陶瓷调节阀、结合算法模型,实现装煤、冲压、喷吹、倒罐、泄压等环节的自动安全连锁控制,同时确保煤粉喷吹的稳定控制: 操作人员只需根据高炉要求输入喷煤量,系统便可自动完成后续流程,不仅操作简便,还能大幅提升安全系数。 在喷煤倒罐过程中实现不断煤,这一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系统可根据输入的喷煤量自动调整参数,通过精准控制高耐磨调节阀的开度,确保喷煤速率均匀稳定。此项技术为国际领先水平。 系统能长期稳定保持喷煤速率,误差控制在±5%以内,既能有效提高喷煤量,又可减少焦炭使用量,从而在节约生产成本的同时降低污染。 凝聚合作共识,共谱合作新篇 签约仪式上,中钢国际常务副总经理、中钢设备总经理化光林专程致电表示祝贺,并表示:"衷心感谢Kardemir对我们的信任与青睐,中钢国际始终珍视这份合作情谊。我们将以卓越设计、高端设备和一流技术践行承诺,严格依照合同推进工作,确保项目圆满建成。预祝双方合作一帆风顺、成果丰硕!" Kardemir总经理Dursunali YAŞACAN表示,中钢国际始终是Kardemir值得信赖的坚实伙伴。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若遇到任何挑战,欢迎随时与我沟通,我将第一时间协调Kardemir内部资源,与贵司并肩协作、共克难关,全力以赴推动项目早日建成投产,携手见证合作硕果! 回望中钢国际五十余载开拓进取、迭代求新的发展历程,与土耳其市场的缘分早已根深叶茂。自1999年迈出"走出去"的关键第一步,到2003年签下彼时海外最大规模的高炉、烧结、焦化合同,再到近年高速线材、1800mm热连轧项目刷新纪录,中钢国际的工程技术和总包建设不仅实现了全流程覆盖,还与土耳其大型钢铁企业筑牢了合作根基。 一个个标志性钢铁项目的落成,一次次客户的点赞称好,见证了中钢国际从设计到交付的全链条实力,更承载着中国技术、装备与服务深耕土耳其的生动实践。在合作共赢的友好往来中,钢铁不仅拉进了中土纽带,更以丰硕成果为当地就业扩容、经济增长、民生改善注入强劲动力。 立足当下,中钢国际将继续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阔步前行,以高质量项目推动国际合作走深走实,彰显负责任央企的硬核担当!

发布时间:2025-08-20 China Iron and Steel Association

“虽然受到关税等各种政治上的限制,但随着绿色钢铁的投资规模逐步增加,全球钢铁业的低碳合作仍在加强。” “虽然欧美钢企最初在工业4.0上走得稍微快了一点,但中国钢铁的数字化会很快赶上来,并在未来处于领先地位。” …… 8月7日,西马克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郎崇道(Peter Langner)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专访时,分享了他对于低碳化、智能化转型现状的观察。 “大规模绿色钢铁项目推进暂缓是必经阶段” 当前,欧洲和中国作为绿色钢铁发展的先行者,在碳中和进程中发挥着领航者作用。全球钢企积极试验不同的工艺路线,包括富氢碳循环高炉工艺、氢基直接还原铁—电弧炉(DRI-EAF)工艺、废钢—电弧炉(scrap-EAF)工艺等。 在这个过程中,钢企面临一些不可忽视的挑战。据世界钢协统计,截至目前,欧洲和美国部分氢冶金项目合计超1300万吨DRI产能推迟,欧洲超1/5绿氢生产项目因成本和资金问题暂停或取消,加之受美国钢铝关税政策影响,部分企业低碳转型犹豫不决。 对此,作为冶金行业的全生命周期合作伙伴,西马克集团的中国区CEO郎崇道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这可以说是一个必经阶段”。过去几年,在“双碳”目标以及欧洲客户采购绿色钢铁需求的驱动下,很多钢铁企业已经投资了第一批绿色钢铁项目进行“试水”。“这批项目要在1年~2年后才会投入生产,企业正等待这些投资的结果,而其他企业也在观望第一批项目的工艺适配度及市场反应如何,所以整体表现出一种‘停滞’状态。”他进一步补充道,“值得肯定的是,中国钢企的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始终坚定,已有多个比较成功的试点项目,但更大规模的投资还有待时日。” 基于每个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及工艺路径,面临的减碳挑战也不尽相同。例如在原料层面,中国刚开始建立废钢储运基地,而其他一些国家早已拥有庞大的废钢规模,发展电炉钢的基础条件不同;在规模层面,个别中国钢企的产能规模甚至相当于国外一个国家的产能,庞大的规模为企业开展全面的低碳转型增加了难度;等等。“当前,中国钢铁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实现高炉-转炉路线的减碳,中国严重依赖该路线,且短期内这种情况不会改变。”郎崇道表示。 基于此,西马克集团除了提供氢基直接还原和电炉技术外,还着力于技术创新为高炉降碳,其保尔沃特EASyMelt技术在对高炉的第一步改造完成后可减碳20%,在第二步完成后,可实现高炉减碳60%~70%。 据介绍,保尔沃特EASyMelt(电辅助合成气冶炼高炉)作用于现有高炉,是具有成本效益的直接还原竖炉的替代技术。该工艺使用裂解氨等富氢气体,无需新建直接还原竖炉和电弧炉设备,高炉的改造费用仅为新建直接还原/熔分炉(DRI/OBF)或电弧炉(EAF)成本的30%~50%。同时,其通过在高温下直接使用裂解氨来简化操作。此外,高炉炉顶煤气可作为氨裂解工艺的燃料,进一步降低能源成本,与使用通过进口绿氨制取的氢气相比,这一方法可将能源成本降低15%~20%。 “在2023年的METEC冶金展会上,我们与塔塔钢铁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MoU),双方将在塔塔钢铁詹谢普尔的E号高炉开展创新的EASyMelt技术的联合工业示范。今年1月,我们与鞍钢集团也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将开启在中国高炉应用的新旅程。”郎崇道说。 “中国钢企已在进行全面的智能化升级” 郎崇道表示,相较于欧美钢企,中国钢企的数字化进程虽然起步稍晚,但是追赶非常迅速,未来有望走在世界前列。 他特别提到对于中国钢企智能化转型特点的观察。一是部分钢企倾向于与IT公司合作推动智能化。“钢铁行业的智能化需要深厚的工艺知识,并将这些工艺知识与智能化过程紧密结合。因此,智能化服务商既需要懂冶金工艺,又需要懂数字化技术,如果只找IT公司合作,智能化改造的效果可能会不理想。”他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 二是,与世界其他地区大多要求一揽子数字化解决方案不同,中国钢企呈现两个特点。一是通常先从小型数字化优化方案开始,比如,有客户希望提高表面质量,就会寻求针对表面质量的数字化方案,或者希望降本增效,会寻求针对能源管理的数字化方案。二是中国钢企倾向于自己主导,从不同的供应商中挑选不同的技术方案进行整合。“原因或许有2方面,一是许多中国钢企的规模大,在生产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对自己整合技术方案很有信心;二是存在文化差异,中国钢企认为自己整合技术方案可以节省投资成本。”他说。 “从我们经手的全球客户来看,如果采用多家供应商的‘拼接’方案,企业可能面临更多的问题,例如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协调、不同系统之间的兼容性以及不同供货商之间的配合等等。”他进一步补充道,“从试点到全面推广的方式是可行的,但合作方式最好是选择一家具备丰富经验的合作伙伴负责总体实施。例如美国的大河钢铁和瑞典的Stegra钢厂,从上游到下游产线的机械、电气、流体、数字化全部都交由西马克集团承接,钢企乐得做“甩手掌柜”,技术责任和风险对他们而言都降到了最低,项目最终执行的投资成本也并不高于钢企事事亲历亲为的情形。 30多年来,西马克始终在开发冶炼、轧制等核心环节的工艺模型,形成了一批拥有核心竞争力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可以说,每新建一座工厂,都会不断完善这一核心技术,积累了非常丰富的专业知识。 谈到西马克最大的优势,郎崇道进一步表示:“西马克在全球有着广泛的业务布局,能够借鉴在其他国家与其他客户合作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为中国客户找到极具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有时候,也许只是一个微小的调整,可能就会为企业捅破那层‘窗户纸’,带来经济效益的提升。见微知著,这就是我们国际化视野最大的价值。”

发布时间:2025-08-20 China Iron and Steel Association

当地时间8月15日,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扩大对钢铁和铝进口征收50%关税的范围,将数百种衍生产品纳入加征关税清单。 美国商务部在当天晚间发布的《联邦公报》公告中表示,工业与安全局已将407个产品编码加入《美国协调关税表》,这些产品将因所含钢铁和铝成分而被加征额外关税。 公告称,这些产品中非钢铁和铝的部分,将适用特朗普总统对特定国家商品所征收的关税税率。扩大的关税清单将于8月18日正式生效。 当地时间6月3日,美国白宫发表声明称,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进口钢铁和铝及其衍生制品的关税从25%提高至50%。该关税政策自美国东部时间2025年6月4日凌晨00时01分起生效。

发布时间:2025-08-19 China Iron and Steel Association

第三季度财务数据 在持续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下,蒂森克虏伯2024/2025财年第三季度业务表现保持韧劲:订单额同比增长21%,为101亿欧元;受价格和需求下降的影响,销售额为82亿欧元。尽管销售额下降,集团仍保持了稳定的调整后息税前利润,从去年同期的1.49亿欧元小幅增长至1.55亿欧元。这一趋势受益于APEX增效计划带来的积极作用。并购前自由现金流高于去年同期。 2024/2025财年业绩预期 受需求持续疲软和价格水平低迷的影响,蒂森克虏伯更新了全年销售额预期。预计销售额将同比下降7%至5%之间(此前预期为下降3%至持平)。因此,集团也相应收窄了调整后息税前利润预期,目前预计该指标将处于此前公布的6亿至10亿欧元区间的低位。并购前自由现金流仍将处于0至3亿欧元区间。

发布时间:2025-08-19 China Iron and Steel Association

日本共英制钢旗下越南子公司Vietnam-Italy Steel位于越南北部海防市的新型高速棒材轧线正式投产。该产线年产可达50万吨,生产Φ10-51mm规格的优质螺纹钢。 达涅利为该新建轧线提供领先技术及核心设备供货,使Vietnam-Italy Steel能够为当地市场供应优质螺纹钢:通过淬火自回火热轧工艺提升钢筋内部质量;配备六道次单传高速无扭精轧机组,确保产品尺寸精度。此外,该轧线集成Sund Birsta全自动捆扎系统,保障成品捆扎质量。 达涅利还对现有连铸机进行了配套升级,使得该项目能够创新性地采用连铸方坯直轧工艺,配合达涅利Q-Heat感应加热系统实现坯料温度均衡,在显著降低直接碳排放的同时,实现绿色高效生产。 在投产仪式上,Vietnam-Italy Steel董事长Meguru Nishimura对达涅利的技术实力和服务质量给予高度评价,并向其颁发了"项目竣工认证"证书。该产线的投产将有效增强该企业在越南市场的高端建筑钢材供应能力。

发布时间:2025-08-19 China Iron and Steel Association

印度钢铁管理局(SAIL)近日与达涅利签署协议,为其比莱钢厂的中厚板轧机引进先进的Exstream II直接淬火系统。这项升级将显著提升生产线效率,拓展高品级钢种生产能力,以满足印度乃至全球市场对优质钢材不断增长的需求。 达涅利专利Exstream II系统采用中压集管,由达涅利智能冷却模型动态控制。该技术能精准优化钢材冷却工艺,在提升冶金性能的同时降低合金消耗,实现更高效的能源利用。系统可使钢材获得更优异的机械性能和更精细的微观组织结构,并通过消除轧制后的离线热处理环节,进一步节约能源。 这项创新技术还将通过优化资源利用率,减少合金添加,推动可持续的钢铁生产。根据规划,Exstream II系统将于2026年底在比莱钢厂全面投用,届时将与现有产线实现无缝整合。 另外,达涅利此前已为SAIL比莱钢厂的中厚板轧机完成了多项升级,包括L1/L2级自动化系统改造、机械设备更新以及一台新型滚切双边剪。此外,达涅利为印度JSPL集团位于Raigarh的炉卷轧机提供了另一套Exstream II系统,预计将于2025年第四季度投入使用。

发布时间:2025-08-19 China Iron and Steel Association

8月4日,日本JFE钢铁公司官方发布公告,其与印度京德勒西南钢铁公司(JSW)合作大幅扩大其在印度的取向电工钢产能。双方将投资约1200亿日元(约合8.08亿美元),其中990亿日元(约合6.67亿美元)用于产能扩张,210亿日元(约合1.41亿美元)用于产业运营和其他投资。 该项投资将提高J2ES(京德勒西南钢铁公司和JFE钢铁公司50∶50的合资电工钢公司)旗下两家工厂,维查耶纳伽尔(Vijayanagar)和纳西克(Nashik)的取向电工钢产能(目前两家合资工厂股比都是50∶50)。产能扩展后,JFE钢铁公司在印度的电工钢总产能将达到35万吨/年,其中维查耶纳伽尔厂产能将达到10万吨/年、纳西克厂产能将达到25万吨/年。 按照扩产计划,维查耶纳伽尔厂将实现产能翻番,计划到2027年达成;纳西克厂将把现有产能增加5倍,计划到2030年达成。 受印度经济增长、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增加、相关电力需求不断增长等因素影响,印度市场对取向电工钢的需求正在显著增长。通过与京德勒西南钢铁公司合作,扩大两家合资工厂的产能,JFE钢铁公司将在印度取向电工钢领域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发布时间:2025-08-18 China Iron and Steel Association

据印度最大信息平台“Rediff”(雷迪夫)8月3日报道,印度钢铁行业的39家主要生产商已依据该国新颁布的“绿色钢铁”分类标准提交了认证申请。 印度钢铁部长布帕提·拉朱·斯里尼瓦斯·瓦尔马(Bhupathi Raju Srinivas Varma)表示,相关认证将授予符合该“绿色钢铁”分类标准的企业。负责认证测定、报告和验证工作的机构是印度国家再生钢铁技术研究所(NISST)。 印度于2023年12月12日正式公布了“绿色钢铁”标准。该标准根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将钢材划分为3个等级:三星级“绿色钢材”碳排放量低于2.2吨/吨钢,四星级“绿色钢材”碳排放量介于1.6吨/吨钢~2.0吨/吨钢,五星级“绿色钢材”碳排放量低于1.6吨/吨钢。

发布时间:2025-08-18 China Iron and Steel Association

8月4日,浦项制铁与日本制铁、博思格等企业联合向南澳大利亚州政府提交了一份收购怀亚拉(Whyalla)钢厂的提案。南澳大利亚州政府计划对候选企业进行调查后再最终做出决择。 1941年,怀亚拉钢厂投产,主要产品为长材,年产能为120万吨。前所有者破产和投资失败后,该钢厂于2025年2月份被澳大利亚当局收回管理。今年6月份南澳大利亚州政府计划将该钢厂面向全球出售给其他钢铁企业。怀亚拉厂拥有1座磁铁矿,管理者通过利用南澳大利亚州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可以很容易地生产低碳排放产品,如直接还原铁(DRI)或热压铁块(HBI)。 浦项制铁参与收购的目的在于保障自身低碳原料的供应,加快实现到2050年的企业运营碳中和目标。如果浦项制铁此次参与收购成功,预计将完善其目前在美国和印度的投资战略。浦项制铁正在与现代制铁合作,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建设1座年产能为270万吨的钢厂。浦项制铁也正与印度京德勒西南钢铁公司合作在印度建设1座产能为500万吨的钢厂,计划于2031年投产。

发布时间:2025-08-18 China Iron and Steel Association
  • 首页
  • 1
  • 2
  • 3
  • 4
  • 5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0条  共751条,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