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bon Peak and Carbon Neutralization Information Support Platform
2月21日,太原重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原重工工程”)副总经理徐小军一行到中核检修开展业务交流,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董军成出席并主持会议。 会上,中核检修与太原重工工程相互介绍了公司基本情况,围绕核电、风电等领域起重机械维护与改造安装业务、安装消缺协同、未来合作方向等方面开展了深入交流。 徐小军对中核检修给予的工作支持表示感谢。他介绍,太原重工工程隶属于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致力于向客户提供专用设备产品,与多家核电厂开展了起重设备产品合作。他表示,中核检修是中国核行业检维修主力军,业务遍及大陆各核电基地,希望太原重工工程与中核检修在核电起重设备改造安装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为核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贡献重要力量。 董军成对徐小军一行的来访表示欢迎。他表示,太原重工工程是国内主要的起重设备制造公司之一,多年来坚持技术创新,拥有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累计创造了400余项中国和世界首台套产品,产品广泛应用于冶金、矿山、能源、交通、海工、航天、化工、铁路、造船、环保等行业。未来,中核检修与太原重工工程进一步开展业务交流,充分利用中核检修常驻各核电现场人员的优势进行资源互补,重点在核电起重设备维护、安装、消缺方面加强合作,拓展业务范围,推进在其他行业的业务协同,共同推动双方的发展,为核电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太原重工工程营销总经理赵君杰、营销经理谭利红、太重(上海)销售经理马耀新、营销经理孔令奇,公司安全总监徐波、市场部、科技质量信息化部、运营管理部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
发布时间:2025-02-23 中国核电网该研究发现多核子转移反应238U + 248Cm的锕系同位素产物在θlab = 0°附近呈现明显产额优势,且小角度区域产额占比随原子序数增加呈上升趋势,部分未知丰中子锕系核素的产生截面超过了1纳靶。该研究结果为优化多核子转移反应的实验设计提供了新思路,拓展了充气反冲谱仪和真空电磁谱仪在多核子转移核反应研究中的应用场景,也将为探索‘超重稳定岛’的实验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理论模拟显示锕系同位素在θlab = 0°附近具有明显产额优势。 我院2022级硕士生杨育为该文章第一作者,祝龙副教授为通讯作者,共同通讯作者包括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刘忠研究员和广西师范大学李成副教授。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 附:论文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physletb.2025.139318
发布时间:2025-02-23 中国核电网1993年,秦山核电成立了巴基斯坦项目经理部,下设经理部办公室、培训经理部、调试经理部和质保经理部。经培训经理部精心策划,组成以蒋国元、方通球、余修敏、沈国章、竺承祥等为骨干的巴项培训教员队伍,编写各类培训教材共10册,约70万字。自1994年4月17日至1997年2月底,对巴方学员两批共110人(其中操纵员49人、管理工程师42人、工长19人),按培训计划完成了核电厂的工艺系统理论培训、核电站岗位培训、反应堆操纵员全范围模拟机培训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12月25日至2020年1月17日,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站(K2、K3机组)174名运行和维护人员的培训项目,也是由秦山核电完成的。时任秦山核电党委副书记吴炳泉说:“学习内容不仅包括秦山丰富的运行维修和管理经验,更具针对性地开发了‘华龙一号’堆型的系列差异化培训。卡拉奇核电K2、K3机组运维人员培训项目是中巴双方友谊的桥梁,为巴方成功引进我国三代核电机组提供了各方面的人才保障。这些接受过秦山文化熏陶的优秀巴方学员,未来必将成为卡拉奇核电甚至巴基斯坦核能行业的骨干力量,也将成为跨越喀喇昆仑山的桥梁,进一步增进中巴友谊。” 1998年5月25日,年过花甲的范永富从秦山飞赴巴基斯坦,担任恰希玛核电站调试和试运行的总经理。40年来,范永富在北京二机部原子能研究所101重水堆担任过操纵员、值长,在四川核动力院一所从事过核潜艇陆上模式堆的反应堆舱、汽轮机舱和辅机舱的调试和运行,组织和参加了秦山一期调试的全过程,是一名在核工业战线忙碌了40年的老兵。 进入恰希玛核电站调试现场后,范永富主动找总承包商中原公司、负责安装工作的五公司商量,提出采取调试人员提前介入设备安装、安装好一个系统就调试一个系统、边安装边调试的办法,得到各方积极响应和支持。为了把因为设备采购、制造而延后的时间弥补回来,大家不分彼此,心往一块儿想,劲往一块儿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奋斗。因为大家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在恰希玛,咱们都是Chinese! 和范永富几乎同时奔赴巴基斯坦做调试工作的还有研究员级高工、总经理助理兼核安全监督处处长吴观星。1998年6月12日,吴观星赴巴担任恰希玛核电站现场经理部的副总经理。合作与对话,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是与“巴铁”这样的老朋友。工作中有困难,也有矛盾,甚至也有冲突。有矛盾、有冲突,就必须有“斗争”,而“斗争”的目的是让工作做得更好,双方更满意。 在对话过程中,中方的确也遇到巴方提出的一些不合理要求。在恰希玛工作过一年的徐维康十分清楚地记得关于铜离子分析试验的故事。他回忆说:“巴方有人质疑中方的试验方法,甚至连中方从国内带去的分析试验仪器都不放心。在中方耐心细致的解释后,经协调由双方有关人员在场监视下进行了演示,工作正常,结果可信。” 在调试过程中,最具有戏剧性的事件就要数国际原子能机构对恰希玛核电站进行的运行前安全检查。徐维康回忆说:“此次检查,国际原子能机构原定检查恰希玛核电站的业主,中方人员作为巴方业主的技术后援,扮演幕后角色。然而等到评审团到达现场后发现,恰希玛核电站是中方以‘交钥匙’的方式负责调试和试运行,于是就坚持要直接评审中方。这对我们太突然了,一时感到很被动。但平静下来,觉得评审团也是有道理的。既然如此,就下定决心面对,尽快完成由技术后援到前台接受审查的角色转换。” 对范永富、吴观星等中方调试人员来说,应对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这些专业检查已不是第一次了,当年在秦山就直面过。虽说时间紧了一些,但信心还是挺足的。于是迅速地组织8个领域有专业经验的同志,并结合秦山一期的经验反馈,在进行了紧张的补充学习和积极准备后,接受了严格审查。在评审当中,又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一位来自捷克的核电专家借现场检查中发现的专设柜备用线的标识问题,怀疑专设安全系统的调试结果,甚至要求中方重做。对这样缺乏依据的要求,中方当然不能接受。因为中方调试质保体系是健全、有效的,巴方也进行了严密的监督和认可。所以,专设安全系统的相关试验的结果是完全可靠可信的。范永富、吴观星充满自信,据理力争。经各方协调,最后互相妥协,决定仅演示6kV安全母线失电试验,结果正常,符合验收准则。这个小插曲,也再次证明中方已完成的专设安全设施的相关试验结果,是经得起任何检验的,无须重做,令各方信服。 1999年8月28日,恰希玛核电站一回路水压试验一次成功!比原定的水压调试时间,不仅没有推迟,而且还提前了3天! 当然,恰希玛调试当中最值得称道的还是满功率甩负荷试验。2000年8月23日,恰希玛核电站的主控室内,人们都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但气氛异常凝重,尤其是来自秦山核电站调试队的人员,心中多少都有一点忐忑不安,这倒不是因为满功率甩负荷试验多么重大,也不是因为它是238项调试当中接近尾声的一个项目,而是因为以前的满功率甩负荷到厂用电试验很难取得一次成功。徐维康说:“这大概就是心有余悸吧。但是,试验在严密的策划和精心的准备之下,特别是汲取了秦山的调试经验,有针对性地做好了预防措施。”“试验开始!”只听值长一声号令,主控电操作人员沉着地断开了断路器开关,显示器上的数字飞快地下降到厂用电水平,时间维持了2分钟—这是短暂又漫长的2分钟!没有停堆!没有停机!试验成功了!获得了一次性圆满成功! 在恰希玛,从秦山核电站来参加调试的中方员工有200多人,他们在恰希玛的时间有长有短,长的两年半,短的也有三五个月,互称“恰友”。“恰友”们都记得,那里的饮食非常单调,肉类主要是鸡肉,蔬菜品种也很少,常见的只有土豆和洋葱。有一段时间,他们只能天天吃土豆和鸡肉。为此,“老秦人”发扬自力更生精神,种出萝卜、青椒、茄子、西红柿等蔬菜,大大改善了伙食。那个年代,没有网络,没有手机,更没有微信,通过国际长途电话和家人说几分钟的话也是一种特殊的待遇,而普通信件需要一个月甚至更久才能送达家人手中。当时,项目部里只有两部长途电话,平时仅供工作使用。每逢中秋或春节等传统节日,电话机旁就排起了长队,跟遥远的亲人报个平安。在异国他乡,有的“老秦人”推迟了婚期,有的错过了孩子的第一声啼哭,有的错失了见亲人最后一面……“恰友”们都养成了晚饭后遛弯的习惯,或三人一伙,或五人一群,或遛七八公里的大圈,或走一两公里的小弯。沐浴在晚霞中的恰希玛,是他们一天当中最为轻松也是最欢乐的时刻,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欢畅的说笑才使他们暂时忘记了疲劳、忘记了烦恼、忘记了思乡的忧伤。徐维康记得,有一个“恰友”给他讲过“恰希玛三惊”的故事:“初到恰希玛,要经受‘三惊’的考验:一是蜥蜴惊心,所谓蜥蜴,就是四脚蛇,在秦山很难见到,而在恰希玛,房间里到处都有,有的还冷不丁地从屋顶掉到睡觉的床上,挺瘆人的;二是地震惊魂,刚到恰希玛不到一个星期,就连续发生了两次地震,凌晨两三点,慌忙地跑到室外避难;三是豺叫惊梦,深更半夜被豺狼凄厉的惨叫惊醒,豺叫的声音就像小孩在痛苦中的啼嚎,不胜凄凉。” 2000年6月13日,恰希玛核电站首次并网成功。 9月26日,恰希玛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好天气,天空湛蓝湛蓝的,风儿似乎也温柔了许多,气温也下降到舒适的温度,真可谓是秋高气爽。这是巴基斯坦最好的季节。这一天,丁虎、范永富、副总设计师耿其瑞代表负责调试和运行的秦山核电公司,与巴方恰希玛核电厂厂长贝克在调试运行的验收文本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姓名,标志着中方将恰希玛核电站正式移交巴方管理运行。从此,中国核电建设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第一座出口的核电站成功交付业主使用。中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具有核电出口能力的国家,在人类和平利用核能的领域做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重大贡献。 2001年3月,在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厂隆重举行的国家验收仪式上,时任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邀请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出席。朱镕基在贺信中指出:“恰希玛核电站的建成,是中巴两国核电建设者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的结晶,恰希玛核电站将作为两国人民传统友好关系的象征,作为发展中国家之间‘南南合作’的成功典范载入史册。” 恰希玛的故事,不是传说。 历史已经记住:恰希玛核电站是中国人在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才15天的时候,就大胆决策出口的高科技能源工业产品,不能不说这是中国核工业人创造的一个奇迹!堪称中国核工业走出国门的第一张国家名片。
发布时间:2025-02-23 中国核电网2月20日,宁德核电在综合楼302报告厅召开新一代领智知识管理平台发布会。宁德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田辉宇,宁德核电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首席信息安全官李涌,云问科技创始人、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委成员茆传羽出席了本次发布会,发布会由宁德核电信息文档部经理李全勇主持。 发布会伊始,与会人员共同观看了新一代领智知识管理平台的宣传视频,在开幕致辞中,李涌表示,领智平台升级项目在宁德核电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全力支持下,取得了阶段性成功,作为宁德核电落实数字化转型战略的又一杰出成果,具有里程碑意义。平台成功引入DeepSeek大模型、聚合搜索技术和知识图谱等技术,在知识汇集、数据贯通解析、智能化应用等多个方面实现了技术突破,大幅提升了宁德核电在生产运营、经验反馈、职能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工作效率,还大大增强了知识的共享与传递,为宁德核电的知识经验传承和持续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南京云问创始人茆传羽表示,云问科技与宁德核电的合作,是人工智能技术与核电行业场景深度结合的典范。未来云问科技将持续优化平台能力,助力宁德核电智能化转型。 发布会上,李全勇系统地回顾了领智平台升级项目的历程,阐述了建设目标和成效。项目负责人苏方伟介绍了新一代领智知识管理平台的建设思路,详细介绍了基于DeepSeek大模型的聚合搜索、AI总结、文内智能问答、知识图谱关联检索等核心功能。来自综合管理、设备管理、运行管理等领域的用户代表,分享了领智平台的实际应用效果,包括会议纪要编写、接待合规性辅助、设备故障分析、改造文件识别等业务场景中文件搜索效率实现突破,生动展示了平台如何赋能业务,提质增效。宁德核电科数办代表分享了设备知识图谱试点成果,并展望了其在打破专业壁垒、提升跨部门协作中的潜力。云问科技电力行业负责人付晓东回顾交付历程,云问科技自然语言处理研究院院长杜振东畅谈DeepSeek大模型与核电场景深度融合的远景,为智能化应用拓展注入信心。 在未来规划环节,培训部副经理汪长青分享了“知识共享,智享未来”的知识管理体系建设方案,表示将以领智知识管理平台为技术支撑,建立健全知识贡献积分制度,全面实现公司知识共享、传承、转化和价值创造。人力资源部副经理王江成介绍了“技术岗位任职资格体系双圈模型”,旨在重构技术岗位聘任体系,将领智知识管理平台的知识贡献数据纳入人才评估体系,引领职工更加注重知识回馈和能力提升。 田辉宇在总结中指出,知识管理是公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领智平台升级项目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建设成效超出了预期。并对后续完善创优提出三点要求: 一是,核电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人才、设备、知识是核电的三大核心资产,领智平台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公司知识管理的核心载体,相关部门要以领智平台为牵引,构建人才培训考核、知识贡献、实践积累三位一体框架,优化人才考评标准,重构任职资格体系,坚守公司技术良知。 二是,各部门持续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深化科技创新,要充分利用领智平台的知识库,深入拓展DeepSeek大模型能力在智能决策等领域的应用,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三是,信息文档部要牵头做好知识管理体系建设和知识助力核心业务等方面的总结,进一步巩固领智平台在公司数字化转型、知识体系建设中的引领地位。
发布时间:2025-02-22 中国核电网2月21日,国家电投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刘明胜,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栗宝卿在京拜访国家电网董事长、党组书记张智刚,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庞骁刚。双方就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等进行深入交流。国家电网总会计师、党组成员陈西,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季明彬;国家电投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陈海斌,党组成员、总会计师严航参加会谈。 张智刚欢迎刘明胜、栗宝卿一行到访国家电网,感谢国家电投集团长期以来对国家电网工作的支持。 张智刚表示 国家电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稳投资服务稳增长稳预期,扛牢保供首要责任,推动能源绿色转型,优化电力营商环境,提升供电服务品质,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各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推动国家电网高质量发展。国家电网与国家电投集团同为能源央企,期待在电力保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战新产业发展、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为推动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刘明胜感谢国家电网长期以来对国家电投集团的关心与支持,介绍了国家电投集团过去一年的生产经营、深化改革、科技创新等工作情况。 刘明胜表示 国家电投集团与国家电网有着坚实的合作基础,多年来双方共同践行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绿色转型的国家使命,在电力保供、重大项目开发建设、电力市场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合作成效。希望双方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在能源大基地规划建设、清洁能源供暖、新能源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持续深化务实合作,携手共进,共同创新,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国家电网总经理助理兼办公室主任刘克俭、副总工程师兼产业部主任奚国富,发展部、财务部、科技部、国调中心负责同志;国家电投集团总助总师徐立红、王子超,办公室、战发部、科数部、战新产业部有关人员参加会谈。
发布时间:2025-02-22 中国核电网2月20日,加拿大坎杜能源公司(Candu Energy)供应链副总裁Davies先生一行至西核设备调研交流。西核设备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曹永刚陪同调研。 交流会上,曹永刚对Davies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重点介绍了西核设备总体情况、制造与服务能力、核心优势产品等方面的内容。希望双方以此次交流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在装备制造、技术创新及国际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合作,推动双方高质量发展。 Davies对西核设备在装备制造领域的技术实力和生产能力表示高度赞赏,期待双方在相关领域深化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其间,Davies一行深入西核设备生产现场、先进核设备制造基地一期工程项目现场,详细了解了公司的重点产品制造能力及产能扩建提升等情况。 坎杜能源国际业务总经理、技术总监、高级工程师、客户专员,秦山核电保健物理处相关负责人,西核设备副总工程师、核燃料装备事业部、市场开发部/运维服务中心等相关人员参加了调研。
发布时间:2025-02-22 中国核电网2月20日,江苏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胡广杰一行莅临宝银公司调研企业经营发展情况。省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顾万峰,无锡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马良,宜兴市委书记胡小坚等陪同调研,公司创始人、党委书记、总经理庄建新等参加接待。 胡广杰一行首先来到公司科技展示中心,认真听取庄建新总经理关于企业创新发展历史的介绍。随后,调研组走进生产车间,视察了国内首条核电蒸发器用690U形管专业生产线,“中华核电第一管”于2010年在此工厂成功下线,实现了几代中国人的“核电梦”。 调研中,胡广杰详细了解宝银公司所承担的国家重点项目关键材料研发任务进展,以及公司参与的国家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实施情况。他指出企业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智能化、信息化改造,加强对技术人才培养等。庄总表示公司上下正在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创新之路,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构筑核心竞争力新优势,正朝着公司高质量发展新目标大步迈进。 胡广杰常委高度赞誉宝银公司在国家重大工程、国防事业等领域的关键材料难题攻克上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他强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国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明确指引,大家必须要深入学习并贯彻执行。他鼓励企业要充分利用混合所有制的独特优势,勇当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先锋,为推动江苏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新实践、助力实现制造业强国的宏伟目标贡献更多力量。 江苏省委统战部、省委军民融合办,无锡市、宜兴市、宜兴经开区等相关领导参加调研。
发布时间:2025-02-22 中国核电网建设国际一流科研院所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院长、党委副书记 唐传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创造历史机遇,要推动产业数字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释放数字对经济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当前,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方兴未艾,国企数字化转型全面展开,中核集团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速推动数字核工业建设。面对这一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提高站位、解放思想、主动变革,“三合一”统筹开展数字化反应堆研发、新时代质量体系建设及系统工程转型应用,将数字技术与核动力研发创新融合,推动研发模式、管理模式升级,驱动组织体系变革,打造国际一流的创新型研发高地,助力集团公司新时代“三位一体”奋斗目标实现。 顺应变革 深刻认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意义 数字化转型是推动核动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途径。核动力研发涉及对象繁多、流程复杂、接口多样、学科交叉,是典型的复杂巨系统。以数字化手段打通研发设计链路,并集成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重塑核动力研发流程,端到端将人、流程、数据等安全有效链接,构建数字模型体系,可大幅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提升研发质量和效率,推动科技创新体系的转型升级和自立自强。 数字化转型是深化改革构建现代科研院所治理体系的关键举措。建设现代科研院所治理体系,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系改革的必然要求。采用系统工程方法,融合卓越绩效模式,以数字技术重塑管理体系,贯通“战略目标谋划-设计规划路径-过程有效管控-匹配加载资源”,有利于推动科研院所从职能管理向流程管理变革。构建以流程为核心的一体化卓越管理体系,将质量、内控、保密等管理要素融入流程,在执行层协调一致并将最佳实践沉淀于流程,可从根源上破解“多张皮”,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实现战略、业务、流程、组织与IT的匹配贯通,系统提升现代科研院所治理效能。 数字化转型是打造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数字化转型是数字技术外因诱使内因的组织和业务变革,以数据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可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构建企业新型竞争优势。因此,数字化转型是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具体实现战略和路径。以顶层架构谋划数字化转型,打造新型能力,围绕产品、过程、生态数字化,通过数字技术与业务融合,激发数据要素在赋能技术创新、智能决策、创新驱动的潜能,可持续提升院的核心竞争力,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助推高质量发展。 探索实践 统筹推进数字化转型成效初显 在当前的第四次创业过程中,核动力院坚定战略定力、积极主动求变,以集团新时代发展战略为指引,绘制数字化转型发展蓝图,将新时代质量体系建设、数字化反应堆及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转型应用统筹推进,以“三合一”模式落地数字化转型战略。数字化反应堆和系统工程转型应用聚焦核动力研发主价值链,新体系聚焦运营管理体系建设,共同以数字化建设支撑业务与管理变革落地,构建现代化核动力研发管理体系,支撑新时代战略目标实现。 强化系统工程转型应用提升总体研发设计能力。核动力院通过集团部署的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转型试点,针对核反应堆全生命周期研发及多专业融合的特点,融入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多目标优化算法和高精度计算软件,建立了以高精度数值模拟为特征的核动力MBNSE(Model Based Numerical System Engineering)正向敏捷研发体系,贯穿需求分析-总体设计-分系统设计-局部优化验证-耦合集成验证的核动力正向敏捷研发全流程,实现对项目全生命周期需求指标的闭环控制,助力实现总体最优,加速产品换代升级,并获得集团系统工程转型试点第一名。 以数字化反应堆研发落地研发设计体系转型升级。随着基于模型的数字化设计手段的发展,以集成软件、流程、数据、算法为核心的数字化设计平台正成为提高产品设计能力的关键。核动力院通过研究更精准的理论模型、更精细的求解算法,研发大规模并行计算软件,构建多专业协同设计平台,形成压水堆先进数值计算软件包,实现了核能专业设计软件100%自主研发;构建数字化车间,成为集团首家通过工信部智能制造三级认证的单位;整合现有装置的系统、数据、网络等资源,自主研发智慧型核反应堆实验装置综控平台;研发“堆谷·瑶光”群堆运维管理信息系统,有力提升反应堆群堆运行效能。打造自主数字化共性支撑集成平台,集成反应堆设计、试验、制造、运维环节,实现反应堆研发流程、接口与信息贯通,有力提升研发效能。 以新时代质量体系建设推动管理数字化转型升级。通过新体系建设,核动力院将架构和流程管理引入院管理体系,首次以架构思维审视院业务范围和管理改进,及时推动组织变革匹配业务,初步形成覆盖核动力研发的业务架构,并开展IT架构设计和成熟业务的信息化建设,初步建立了基于架构管控的“统筹统建、共建共享”数字化统筹新模式,提升数字化建设的统筹效能。核动力院作为集团唯一试点通过新体系三级认证。 面向未来 全面谋划核动力数智化发展 加快“数字中国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手段。中核集团坚决落实党和国家决策,瞄准2035年实现“基本建成智慧核工业”目标,加速推进数字核工业建设。核动力院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贯彻集团整体战略,以成为数字时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核动力智能化创新研究设计院为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数智化建设。 面对数字世界,核动力院将着重在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攻坚数据治理,解决数字化转型核心堵点。核动力院坚持以数据架构为牵引、构建数据资产目标、加速数据标准建设,推动数据在系统间按需流动,充分挖掘数据的价值。2024年,核动力院已建立14大主题域331张资产卡片,推动实现数据可见、可懂、可用,初步形成主题数据库及大数据平台。2025年,将解决多个不同类型系统间数据不一致、不完整等问题,基本完成全院数据资产梳理,形成真实唯一数据源,完成人力、财务、质量、项目等领域数据可视化应用。后续,核动力院还将持续推进以数据驱动业务发展,实现从依靠经验模糊决策向依靠数据科学决策转变,逐步成长为数据驱动型组织。 二是深化架构流程顶层设计,推动院所治理体系变革。核动力院坚定以企业架构方法夯实企业管理根基,持续深化顶层架构建设和要素融合范围,构建基于流程的一体化卓越管理体系。2024年,在新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启动业务架构深化项目,梳理出院全业务架构(共18个业务域),并深化提升研发域和采购域末级流程。2025年,将数字化所有业务域流程,清晰地描绘出业务的全景视图,并结合集团ERP项目推进以流程优化为主导的管理数字化的全面应用,实现数字化由支持业务向支持战略发展的转变,提高集中管控能力和协同精细化管理水平。后续,核动力院还将在此基础上,结合数字孪生、人工智能驱动等新技术,构建虚实交互的平行科研院所,并从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双重角度,利用新兴智能技术支撑科研院所的智能化变革。 三是推进新型数字技术应用,加速核动力研发变革。大模型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和逐步应用,为激发核动力研发创新活力、变革研发范式,加速核动力技术发展提供了更多手段。核动力院正探索建立垂分领域的大模型,已研发并上线核动力大语言模型,从知识工程领域赋能核动力研发设计。后续,核动力院将推动先进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核反应堆研发设计能力提升,将AI融入设计工具和流程,与核动力专业软件、通用CAD/CAE软件等研发设计工具相结合,在设计边界、标准规范下开展智能化自动设计,赋能研发范式能级跃升。 数字化大潮滚滚向前,核工业数智化发展趋势不可阻挡。数智技术发展超乎想象,核动力院将充分利用最前沿的数智技术重塑核动力研发全生命周期过程,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为数字中国和数字核工业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发布时间:2025-02-22 中国核电网2025年2月21日13时45分,华能海南昌江核电有限公司三台主泵电机空载试车成功,在安全质量第一的前提下,实现了4天3台主泵电机空载试验,试验过程中主泵电机运行平稳、振动、瓦温等各项指标合格,为后续冷试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基础,以“零瑕疵”表现印证华能核电的硬核实力。 作为核电厂一回路承压边界的关键设备,主泵是核电机组的“心脏”。它在运行期间负责将堆芯热量导出,用于驱动冷却剂在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系统内循环流动的泵,用来将热水泵入蒸发器转换热能,是核电运转控制水循环的关键,华龙一号共有三个环路,每个环路有一个主泵。确保反应堆安全运行。此次三台主泵电机空载试车圆满成功,是对设备设计、制造与安装质量的检验。
发布时间:2025-02-22 中国核电网张凯对中核华兴为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作出的贡献和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要求: 一要坚持深化改革,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围绕实现做强做优做大总要求,创新业务模式,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布局结构,夯实成本领先优势,进一步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激发价值创造活力动力,为推动集团公司加快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核工业集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要坚持守正创新,强化核电全厂址项目统筹管理与资源整合能力,推动核电建造数字化智能化,激发核电大项目管理活力与成效,打造核产业链一体化优质产品,持续擦亮“全球核电建造领跑者”品牌,助力集团公司全产业链实现新突破。 三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平台优势,以项目为导向,大力培育工程师文化,强化履职尽责能力提升,鼓足干事创业精气神,打造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为公司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障。 四要坚持安全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树牢“安全是核工业的生命线”理念,严守安全质量保密廉洁红线底线,强化核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以高水平安全格局保障核工业高质量发展。 五要坚持稳中求进,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加强政策研究,保持战略定力,妥善处理存量与增量的关系,抢抓市场机遇,积极“走出去”开拓市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 戴雄彪对集团公司长期以来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对中核华兴的贡献和成绩表示肯定。指出要认真落实集团公司“追求卓越年”专项工作部署,坚持“四个来之不易”,准确把握和处理好“五对关系”,全力以赴稳增长、保持安全业绩、有效防控风险,高质量推进2025年各项工作任务,谋划好“十五五”发展规划;要坚持市场化导向,不断创新完善经营模式、商业模式,有效推进卓越绩效模式落地,强化全级次穿透式监管,以完善治理体系为抓手,推动治理能力持续提升;要持续推进降本增效,加强科技创新,扎实推进智能制造、智能建造和数字化转型,以推进行业定额为契机增强核电建造生命力,推进核电建造高质量发展。 中核集团综合部、中国核建综合部有关人员;中核华兴领导班子成员,相关部门及单位负责人参加座谈。
发布时间:2025-02-22 中国核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