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中心杨克虎教授、李秀霞教授、魏志鹏教授和Nina博士收到证据综合基础设施协作组织(Evidence Synthesis Infrastructure Collaborative,ESIC)通知,祝贺当选为证据综合基础设施协作组织成员,其中魏志鹏教授担任数据共享与再利用小组联席主席。中国仅4人当选,全部来自兰州大学循证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ESIC是一个旨在全球范围内生产、支持和利用证据,通过合作和知识共享提升证据综合的质量和效率,以建立全球证据综合体系架构和加速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的国际学术组织。主要目标为推动证据的透明度、促进数据的再利用和共享、加强不同领域证据的综合应用,以及为加快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科学证据支持,打造一个在多领域(包括健康、气候、教育和医学)促进合作、将证据综合应用于实践和政策决策的全球组织。ESIC下设需求方参与(Demand Side Engagement)、数据共享与再利用(Data sharingand reusing)、人工智能安全使用(Safe and responsible use of AI)、方法与过程创新(Methods &processinnovatio)与能力共享(Capacity sharing)等5个工作组。
ESIC的成立有着特殊背景。2024年9月,英国经济和社会研究委员会(Economic and Social ResearchCouncil,ESRC)宣布提供1150万英镑的资助,用于开发一个全球证据综合体系架构,从而促进全球证据生态系统的发展。随后,英国惠康基金会(Wellcome Trust)资助7500万英镑,以支持人工智能驱动的证据综合系统,进一步助力全球证据综合体系架构的建立。在此背景下,Cochrane、JBI和CampbellCollaboration三大国际循证研究机构于2024年联合发起成立了ESIC,并得到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综合联盟(Global SDGSynthesis Coalition)积极参与和支持。
2024年12月初,ESIC面向全球征集工作组联席主席和成员。候选人需满足证据综合基础设施协作组织要求的学术背景、研究成果以及在证据综合领域的贡献。经过对候选人的专业能力以及推动国际合作的潜力进行了4轮评估遴选,最后在全球范围择优录取了60名成员。成员既有在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Campbell协作网等国际组织或机构工作的管理者,也有来自高校、研究院所的研究者,还有来自企业、医院等机构的实践者。
2025年3月,ESIC工作组中期会议在伦敦成功举办。来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Cochrane协作网、JBI、全球顶尖高校及研究机构的60余名核心成员与会,围绕“证据综合质量提升”、“跨区域数据共享机制构建”和“需求方参与路径优化”三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重点回顾了各工作组启动以来的进展。
2025年6月,ESIC共识会议在南非开普敦举行,有来自58个国家的120余名政府决策者、国际组织专家、学术研究者及一线证据使用者代表参加。会议以“凝聚全球智慧,筑牢证据基石”为主题,系统总结了ESIC成立以来的核心成果,最终形成30份工作报告及1份《ESIC发展路径图》。
2025年上半年,中心4位成员深度参与了所在小组的报告设计、数据收集、人物访谈及报告完善等核心工作,并与跨领域成员紧密协作,共同产出了高质量工作报告。同时,中心受ESIC委托,承担了全部报告的中文翻译工作,为证据综合成果的全球传播及中文语境下的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