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专题

Topics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所有资源

更多...

更多...

更多...

更多...

更多...
共检索到450
兰州大学循证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
会议预告:“人工智能+循证科学”论坛
文章转自兰大循证微信公众号 01 论坛议程 02 专家简介 END 责 编 | 郭丽萍、吴亚楠 初 审 | 魏志鹏 终 审 | 杨克虎
会议
...
全球58个国家332位学员报名第三届国际青年评估夏季训练营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 兰大循证 2025年4月14日,由兰州大学、蒙古评估协会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主办,兰州大学社科处、国际交流处及循证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第三届国际青年评估夏季训练营学员报名工作圆满结束。来自全球58个国家、231个机构/组织的332名学员踊跃报名,覆盖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区。报名者既有高校师生、科研机构研究人员,也有政府公务人员、国际组织或非政府组织代表、企业职员。 训练营活动自策划组织及学员招收以来受到了全球评估领域青年人才与专业人士,以及多个政府机构及国际组织的关注与支持。除主办方兰州大学、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蒙古评估协会外,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全球评估倡议、亚洲开发银行、新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德国评估发展研究所、英国研究与评估中心、美国大学、亚洲青年评估联盟、蒙古青年评估联盟等国际组织,以及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评估司、中国科协、甘肃省科协、甘肃省财政厅、甘肃省工信厅、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国内机构在经费支持、招生宣传、师资推荐、议程完善、品牌塑造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为本次训练营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下一阶段,训练营主办方将组建学员筛选领导小组,通过科学、公平的程序遴选出最具符合条件的60名学员,预计于4月30日前录取结束并将结果通知到学员本人。 第三届国际青年评估夏季训练营报名学员国家分布情况 相关阅读: 重磅:《响应式评估体系:面向2030年的北京行动计划》隆重发布 兰州大学循证社会科学团队参加第八届全球国家评估能力会议并与UNDP联合举办工作坊 第八届全球国家评估能力会议中外媒体吹风会暨例行记者会在京举行 中心郭丽萍博士和Nina博士参加第二届中蒙青年评估夏季训练营 “循证社会科学前沿系列讲座”之“评估”专题系列成功举办 前沿交叉课程《影响评估的方法与应用》顺利结课 END 责 编 | 郭丽萍、吴亚楠 初 审 | 魏志鹏 终 审 | 杨克虎
新闻
...
喜报!兰州大学循证社会科学研究中心2名研究人员入选2024“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 兰大循证 近日,爱思唯尔(Elsevier)发布了2024“中国高被引学者”(Highly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来自547所高校、企业及科研机构的6388人上榜其中,覆盖了10个教育部学科领域中的83门一级学科。 兰州大学共有28位学者入选,其中兰州大学循证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的杨克虎教授和Howard White教授,是兰州大学在基础医学领域和应用经济学领域唯一入选该榜单的学者。 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以全球权威的引文与索引数据库Scopus作为中国学者科研成果的统计来源,采用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开发的方法,基于客观引用数据对中国学者科研表现进行分析,采用多种指标,系统性地呈现中国学者在学科领域内的科研贡献与创新价值。入选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榜单,意味着该学者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的被引总次数在全国本学科的所有研究者中处于顶尖水平,具有较高的世界影响力。至2025年已是第11次发布,受到国内外媒体和学者的关注。 目前,全球公认的3个顶尖科学家榜单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科睿唯安“全球前1‰高被引科学家”和斯坦福“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兰州大学循证社会科学研究中心2023年有6位学者(2名博士研究生)、2024年有11位学者入选“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此次2位学者入选2024“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再次证明了兰州大学循证社会科学研究团队在国际顶级科学家领域具有较高显示度。 END 责 编 | 郭丽萍、吴亚楠 初 审 | 魏志鹏 终 审 | 杨克虎
新闻
...
培训报名:第十四期《循证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培训班》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 兰大循证 为进一步促进循证社会科学发展,学校社会科学处、循证社会科学交叉创新实验室、循证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和循证医学中心将于4月12日-4月26日举办第十四期《循证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培训班》。培训班由教学研究经验丰富的老师授课,不收任何费用。欢迎对循征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感兴趣的师生参加学习,请有意参加培训者填写下方《循证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培训班》报名表,发送到docdavidliu@163.com;或者扫描下方的二维码进行报名。报名时间截止到4月7日18:00。 联系人:刘晓纬 电 话:13609320094 邮 箱:docdavidliu@163.com 附件:第14期《循证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培训班》报名表.doc END 责 编 | 郭丽萍、吴亚楠 初 审 | 魏志鹏 终 审 | 杨克虎
会议
...
全球大咖集结!第三届青年评估夏季训练营开始报名
文章转自兰大循证微信公众号 与世界级大佬并肩,定义评估未来新范式! 2025年6月8日至14日,由兰州大学、蒙古评估协会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青年评估夏季训练营将在兰州大学举办,报名渠道现已开启! 第三届青年评估夏季训练营旨在响应2024年在北京召开的第八届国家评估能力会议(NEC)的精神和落实《北京行动计划》的倡议,得到了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全球评估倡议、亚洲发展银行、新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德国评估发展研究所、英国研究与评估中心、美国大学、亚洲青年评估联盟、蒙古青年评估联盟等国际组织的大力支持,搭建了一个国际性的跨区域、跨领域的评估合作平台。 本次训练营汇聚全球评估领域顶尖专家团队,打造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精英课堂: ✅Chao Sun(新开发银行评估高级官员) ✅Erdenechimeg(Chimgee)Ulziisuren(蒙古评估协会创始人兼主席) ✅Eskender Alemayehu Zeleke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独立评估部门负责人) ✅Howard White(世界银行前首席评估专家) ✅Hugh Sharma Waddington(英国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评估专家) ✅Jane Mwangi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评估专家) ✅Jeremy Starr (美国大学监督与评估专家) ✅Marco Segone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独立评估部部长) ✅Megan G. Kennedy-Chouane(经合组织发展合作理事会评估部负责人) ✅Sabine Palmreuther (德国发展评价研究所评估与能力发展专家) ✅Sven Harten (德国发展评价研究所副主任) ✅Xin Xin Yang(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评估专家) 培训亮点: 🔹 国际案例+中国实践:结合全球评估经验与本土化场景,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 多元互动模式:课堂授课、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课后实践环环相扣,确保学以致用; 🔹 全球资源网络:直通联合国机构、国际开发银行等平台,拓展职业发展机遇。 仅限60席! 面向青年评估从业者、政策研究人员、高校学者及公益组织骨干开放,助力你成为: ➤ 掌握国际评估方法论的专业人才 ➤ 推动循证决策的核心力量 ➤ 全球治理创新的青年先锋 ⏰报名截止:2025年4月14日 报名通道:https://www.wjx.cn/vm/rXKmL4q.aspx# 报名咨询:兰州大学循证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cebss@lzu.edu.cn 相关阅读: 重磅:《响应式评估体系:面向2030年的北京行动计划》隆重发布 兰州大学循证社会科学团队参加第八届全球国家评估能力会议并与UNDP联合举办工作坊 第八届全球国家评估能力会议中外媒体吹风会暨例行记者会在京举行 中心郭丽萍博士和Nina博士参加第二届中蒙青年评估夏季训练营 “循证社会科学前沿系列讲座”之“评估”专题系列成功举办 前沿交叉课程《影响评估的方法与应用》顺利结课 END 责 编 | 郭丽萍、吴亚楠 初 审 | 魏志鹏 终 审 | 杨克虎
会议
...
重磅:《响应式评估体系:面向2030年的北京行动计划》隆重发布
文章转自兰大循证微信公众号 2025年2月25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独立评估办公室(UNDP IEO)在线以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和汉语同步发布了《响应式评估体系:面向2030年的北京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北京行动计划》)。作为2024年10月14日-18日在北京举办的第八届全球国家评估能力会议(NEC)成果,《北京行动计划》是全球评估领域继《巴黎宣言》及《都灵议程》之后的又一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行动。它将循证及证据提高到了评估的核心地位,强调其在评估实施及方案制定、知识获取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 《北京行动计划》 评估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北京行动计划》重申:参加第八届全球国家评估能力会议的106个国家/地区的国家和地方政府、联合国、多边开发银行、民间社会和学术界代表坚信评估对于制定健全可靠决策的价值。《北京行动计划》强调:响应型政府需要响应式评估;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需要针对具体情况的综合解决方案;推动有效变革对于解决复杂问题至关重要;信息的多样性有助于支持全面且相关的解决方案;作为公共产品的评估证据对国家和全球都具有重要价值;重申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伙伴关系和开展合作承诺。 《北京行动计划》指出,将国家主导的评估纳入公共政策制定、公共部门管理的方案拟定和咨询及决策流程,承认评估具有学习和问责双重作用,加强知识共享和能力建设,使用新兴技术和能力,加深人与自然相互联系的理解等行动,以进一步实现2022年全球国家评估能力会议达成的《都灵议程》,并支持全球在2030年前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加北京NEC会议的代表合影 《北京行动计划》的发布是全球评估领域的重要成果,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开展评估提供了行动指南。通过推动响应式评估体系的建设,全球将更加注重基于证据的决策,以更包容、更高效的方式应对复杂挑战,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注入强劲动力。 参加北京NEC会议的兰州大学师生与中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田林司长合影 兰州大学循证社会科学团队10名师生受UNDP邀请,参加了北京NEC会议,并与UNDP IEO联合举办了“可视化与证据图谱:助力决策支持”专题工作坊,为全球评估治理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提供了中国方案和兰大智慧。会议之后,兰州大学循证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还通过开设前沿交叉课程《影响评估的方法与应用》、举办“评估”专题系列讲座及影响评估主题工作坊等方式进行评估的理论学习与方法训练。2025年6月,旨在践行第八届全球国家评估能力会议(NEC)精神、彰显中国政府与全球评估倡议(GEI)紧密合作、共促评估在中国发展的国际青年评估夏季训练营将在兰州大学举办。该训练营由兰州大学、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及蒙古评估协会联袂主办,并已获联合国人口基金会(UNPFA)、德国评估发展研究所(DEval)、新开发银行(NDB)、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AIIB)等国际机构资助。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或复制原文链接查看《响应式评估体系:面向2030年的北京行动计划》 原文链接: BEIJING ACTION PLAN.HTTPS://NEC.UNDP.ORG/PROCEEDINGS?TITLE=BEIJING-ACTION-PLAN 相关阅读: 兰州大学循证社会科学团队参加第八届全球国家评估能力会议并与UNDP联合举办工作坊 第八届全球国家评估能力会议中外媒体吹风会暨例行记者会在京举行 “循证社会科学前沿系列讲座”之“评估”专题系列成功举办 中心郭丽萍博士和Nina博士参加第二届中蒙青年评估夏季训练营 前沿交叉课程《影响评估的方法与应用》顺利结课 END 责 编 | 郭丽萍、吴亚楠 初 审 | 魏志鹏 终 审 | 杨克虎
新闻
...
杨克虎教授一行拜访国合署及联合国驻华相关机构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 兰大循证 为进一步深化国际合作、拓宽学术视野,以及筹备好于2025年6月在兰州大学举办的国际青年评估夏季训练营(International Summer Evaluation Bootcamp for Young and Emerging Evaluators)。2025年2月17日至18日,杨克虎教授、魏志鹏教授、郭丽萍博士一行拜访了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China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Agency,CIDCA)监督与评估司、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办公室(The United Nations Resident Coordinator Office China,UNRCO China)、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The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China,UNDP China)以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Emergency Fund China, UNICEF China),达成了重要合作意向。 在交流座谈中,杨克虎教授首先介绍了中心/实验室的发展及成就,特别对如何携手全球伙伴共筑学术高地、面向学科前沿搭建国际合作桥梁、面向人类发展需求开展评估探索等进行了系统介绍。参与座谈交流的上述机构相关负责人和技术专家对中心/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纷纷表示,中心/实验室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显著成就,更在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方面展现了非凡的领导力,率先在国内开设评估课程、举办专题讲座以及组织系列培训,体现了兰州大学循证社会科学团队的敏锐感知及高效行动。 双方聚焦2025年6月在兰州大学举办,旨在践行第八届全球国家评估能力会议(National Evaluation Capacities Conference,NEC)精神、彰显中国政府与全球评估倡议(Global Evaluation Initiative,GEI)紧密合作、共促评估在中国发展的国际青年评估夏季训练营进行了交流讨论。座谈人员均表达了深度合作的强烈意愿,并承诺在费用资助、学员推荐、师资选派、机构联络、影响力提升及对外宣传等方面予以支持,以共同确保这一国际评估领域盛事的成功举办。该训练营由兰州大学、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及蒙古评估协会联袂主办,并已获联合国人口基金会(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Fund, UNPFA)、德国评估发展研究所(German Institute for Development Evaluation, DEval)、新开发银行(New Developement Bank, NDB)、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AIIB)等国际机构资助。 此次拜访,不但加深了国合署及联合国驻华相关机构对中心/实验室的了解,展现了双方合作的广阔前景与深远意义,也彰显了兰州大学在循证社会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领域的贡献与影响力,更为国际青年评估夏季训练营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坚实基础,将有力推动兰州大学乃至我国循证社会科学的深入发展。 END 责 编 | 郭丽萍、吴亚楠 初 审 | 魏志鹏 终 审 | 杨克虎
新闻
...
宫氏脑针治疗脑瘫和自闭症临床研究汇报会在兰州举行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 兰大循证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2025年1月18日下午,宫氏脑针治疗脑瘫和自闭症临床研究汇报会在兰州饭店五楼会议室隆重举行。该研究是2024年度省级重点人才项目《宫氏脑针治疗脑瘫的真实世界研究及传承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参加会议的有甘肃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张涛,甘肃省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宋保才,甘肃中医药大学前副校长、甘肃省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主席王新华教授,甘肃老教授协会会长、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主任杨克虎教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甘肃省中心医院)副院长易彬主任医师,甘肃省中医院副院长罗向霞主任医师,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范晓涌主任医师,宫氏脑针疗法创始人、中国中医药管理局高新适宜技术首席推广专家宫长祥教授,以及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甘肃省中心医院)、甘肃省中医院、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多家三甲医院的领导和权威专家,宫氏脑针医疗团队的核心成员,甘肃中科生命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兰州市凡尘安星特殊教育中心的教师代表,参与宫氏脑针治疗脑瘫和自闭症临床研究的患儿家长代表,以及部分行业专家代表,共计70余人。 甘肃中医药大学前副校长王新华教授主持会议 会议由王新华副校长主持。首先,杨克虎教授代表课题组做了《宫氏脑针治疗脑瘫和自闭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基于真实世界的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的报告。报告从研究的背景及目的、前期准备、研究实施、研究结果评价、结论与展望等多个维度,对宫氏脑针治疗脑瘫和自闭症临床研究的方案设计、伦理审批、患者招募、疗程确定,治疗过程、疗效观察、效果评价、数据分析、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汇报。应用GMFM-88量表和FMFM量表分别评估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ABC量表和CARS 量表分别评估自闭症患儿行为障碍和自闭症严重程度的改善情况。研究显示,宫氏脑针治疗3个疗程后,脑瘫患儿中粗大运动功能评分从基础的71.02%提升到85.99%,与基线相比第1、2、3个疗程治疗后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分别提升7.95%、11.93%和14.96%;精细运动功能评分从基础的81.85%提升到93.99%,第1、2、3个疗程治疗后精细运动功能评分分别提升6.83%、11.75%和12.84%。在自闭症患儿中,行为障碍评分从基础的109.20分降低至68.40分,与基线相比第1、2、3个疗程治疗后行为障碍评分分别降低13.20、26.00和40.80分;严重程度评分从基础的42.20分降低至35.80分,第1、2、3个疗程治疗后严重程度评分分别降低3.40、5.40和6.40分。结果提示在不同疗程治疗后,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和自闭症患儿的行为障碍情况均有所改善,且随着治疗疗程的延长,治疗效果逐步增强。 甘肃老教授协会会长、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主任杨克虎教授做研究报告 接着,患儿家长代表分享了孩子接受治疗后发生的可喜变化,表达了激动与感恩的心情,期望能够继续得到宫氏脑针的治疗;兰州市凡尘安星特殊教育中心的教师代表从参与者与见证者角度,讲述了学校老师们全力配合、全程参与研究的过程,以及孩子们在治疗后症状的改善;评估专家代表则从专业角度,对宫氏脑针治疗效果评价指标的选择和评价过程的介绍,展示了研究的严谨性、科学性和可信性。 患儿家长代表分享了孩子接受治疗的情况 兰州市凡尘安星特殊教育中心的教师代表交流发言 评估专家介绍宫氏脑针治疗脑瘫和自闭症效果评价的情况 宫长祥教授做《宫氏脑针案例分享》的报告 随后,宫长祥教授做了《宫氏脑针案例分享》,分别就宫氏脑针治疗脑瘫、自闭症、耳聋等一些典型案例进行了分享,宫氏脑针的显著疗效获得众多专家、患者家属的认可。 张涛副主席总结致辞 参加《宫氏脑针研究结果汇报会》的部分领导和专家 最后,甘肃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张涛做总结致辞,对甘肃省老教授协会和兰州大学循证医学团队,宫氏脑针医疗团队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对患儿家属的全程参与、学校老师的积极配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最后强调,期待宫氏脑针研究团队能够继续克服困难,携手推动宫氏脑针疗法成为“甘肃爱心工程”,并在陇原大地广泛推广应用,为更多脑瘫和自闭症患儿带来福音,为广大特殊家庭和社会贡献更多力量。 脑瘫和自闭症是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通常会影响儿童的运动、认知、语言和社交能力,这些疾病至今尚无根治方法,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负担。据宫长祥教授介绍,宫氏脑针疗法是一种通过松解特定部位的筋膜,释放膜内张力,从而改变神经系统工作力学环境的创新治疗方法。通过调整神经系统的功能,宫氏脑针疗法在理论上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自我修复,从而有望缓解脑瘫和自闭症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宫氏脑针治疗脑瘫和自闭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基于真实世界的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宫氏脑针疗法在改善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和自闭症患儿异常行为方面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然而,由于研究存在样本量小、治疗疗程较短等一定的局限性,后续需要通过前瞻性、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宫氏脑针治疗脑瘫和自闭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新闻背景: 《宫氏脑针治疗脑瘫的真实世界研究及传承人才培养》是由中共甘肃省委组织部批准立项的2024年度省级重点人才项目。该项目由甘肃省老教授协会联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中医科和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共同实施,旨在推动宫氏脑针疗法在脑瘫治疗领域的应用,并为其继承与发展培养专业人才。 2024年6月20日-24日,甘肃省2024年度省级人才项目“宫氏脑针疗法”培训班在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举办。培训班吸引了来自兰州市各县区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针灸工作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近300人参加。 2024年6月22日,《宫氏脑针治疗脑瘫的真实世界研究及传承人才培养》项目启动仪式暨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宫氏脑针”专家工作站签约仪式在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隆重举行。此次活动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进入实施阶段。甘肃省老教授协会和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研究团队在前期进行了细致的实地调研,并与相关教师和家长进行了深入座谈,最终确立了“兰州凡尘安星特殊教育中心”作为项目的受试者招募基地,并与同意接受宫氏脑针治疗的12名患儿家长正式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宫氏脑针疗法的发明人宫长祥教授亲自为这些患儿进行了临床治疗。最终,2名脑瘫患儿和5名自闭症患儿完成了为期66天、共3个疗程的治疗。宫氏脑针治疗脑瘫和自闭症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估由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儿童康复二科宋蒙主任医师领衔完成。 END 责 编 | 郭丽萍、吴亚楠 初 审 | 魏志鹏 终 审 | 杨克虎
新闻
...
中心4位师生当选为全球证据综合共同体成员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 兰大循证 近日,中心杨克虎教授、李秀霞教授、魏志鹏教授和Nina博士收到全球证据综合共同体(Global Evidence Synthesis Community, GESC)通知,祝贺当选为全球证据综合共同体成员,其中魏志鹏教授担任数据共享与再利用小组联席主席。中国仅4人当选,全部来自兰州大学循证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2024年9月,英国经济和社会研究委员会(ESRC)宣布提供1150万英镑的资助,用于开发一个全球证据综合体系架构,从而促进全球证据生态系统的发展。随后,英国Wellcome Trust基金会资助7500万英镑,以支持人工智能驱动的证据综合系统,进一步助力全球证据综合体系架构的建立。在此背景下,Cochrane、JBI 和 Campbell Collaboration 三大国际循证研究机构联合发起成立了GESC,并得到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可持续发展联盟积极参与和支持。 全球证据综合共同体(GESC)是一个旨在全球范围内生产、支持和利用证据,通过合作和知识共享提升证据综合的质量和效率,以建立全球证据综合体系架构和加速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的国际学术团体。主要目标包括推动证据的透明度、促进数据的再利用和共享,以及加强不同领域证据的综合应用。同时,为加快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科学证据支持,打造一个在多个领域(包括健康、气候、教育和医学)促进相关组织合作,并将证据综合应用于实践和政策决策的全球组织,以应对过度生产、重复研究和研究浪费等挑战。下设需求方参与(Demand Side Engagement )、数据共享与再利用(Data sharing and reusing)、人工智能安全使用(Safe and responsible use of AI)、方法与过程创新(Methods & process innovatio)与能力共享(Capacity sharing)5个工作 组。 2024年12月初,GESC面向全球征集工作组联席主席和成员。候选人需满足全球证据综合共同体要求的学术背景、研究成果以及在证据综合领域的贡献。经过对候选人的专业能力以及推动国际合作的潜力进行了4轮评估遴选,最后在全球范围择优录取了60名成员。成员既有在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Campbell协作网等国际组织或机构工作的管理者,也有来自高校、研究院所的研究者,还有来自企业、医院等机构的实践者。中国仅有4名人员当选,且均来自兰州大学循证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凸显了兰州大学在全球循证科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表明中心师生的专业及学术能力得到国际同行认可,为与国际顶尖学者交流及参与全球合作提供了发展契机。 END 责 编 | 郭丽萍、吴亚楠 初 审 | 魏志鹏 终 审 | 杨克虎
新闻
...
“循证社会科学前沿系列讲座”之“评估”专题系列成功举办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 兰大循证 评估是助力政府科学管理、循证决策和服务民众的重要手段,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伟大成就,离不开科学管理和循证决策,也需要评估发挥关键作用。2024年10月,由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举办的第八届国家评估能力会议(NEC)在北京召开,其目的就是提高国家评估能力、建立面向未来的评估体系和方法,助力循证决策,引领未来发展。 为推动评估及循证决策发展,兰州大学社会科学处、兰州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兰州大学循证社会科学交叉创新实验室、兰州大学循证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从2024年11月18日至2025年1月20日,举办了10讲“循证社会科学前沿系列讲座”之“评估”专题系列讲座(第34-43讲)。邀请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NDB)、蒙古评估协会(MEA)、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LSHTM)、中国农业大学、天津大学、兰州大学和广东省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等机构的国际知名评估专家作为主讲人,从国内到国际、从理论到实践、从能力建设到标准制定,从评估方法到评估体系,围绕评估的概念与类型、评估案例及其经验、评估能力与生态系统建设、如何加强评估的应用、国际发展领域的评估、评估标准及报告等评估领域的前沿主题,系统的讲授或分享了全球评估领域的理论体系、前沿方法与实践案例。 “评估”专题系列讲座的组织,是兰州大学循证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以学术行动回应国家重大关切、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体现,既促进了中外评估领域的交流合作的进一步深化,也为评估在中国的发展和实践注入了活力。目前,中心正在围绕评估方法和评估体系建设开展专题研究,并于2024年11月举办了“评估”工作坊。2025年6月,中心将联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蒙古评估协会、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新开发银行、德国发展评估研究所等国际组织或机构举办国际评估培训班。 “循证社会科学前沿系列讲座”之“评估”专题系列(第34-43讲)信息一览表 END 责 编 | 郭丽萍、吴亚楠 初 审 | 魏志鹏 终 审 | 杨克虎
会议报道
...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甘博源一行来实验室调研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 兰大循证 2025年1月10日上午,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甘博源,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李庆武,省委宣传部理论处二级主任科员郑秉隆一行来到兰州大学循证社会科学交叉创新实验室调研考察。兰州大学副校长沙勇忠,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处处长李兴业,青藏高原人文环境数据智能实验室党委书记杨林坤、副主任祝忠明,社会科学处副处长邓汉华等陪同。 甘博源副部长一行先后参观了实验室的办公空间和基础设施,仔细了解了实验室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国际交流、平台研发等情况。 调研组对实验室所做的工作和取得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指出,兰州大学循证社会科学交叉创新实验室特色鲜明,在机构成立、学科创建、科学研究、国际合作、学科交叉等方面开创先河,并对标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标准,组建了跨学科、国际化团队,形成了完整的教材体系和课程体系,建设了独有的全球可持续发展证据数据库,坚持数智赋能推动智慧循证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创新,着眼“四个面向”开展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活动,深化国际交流构筑全球合作网络,具备建成高层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的基础条件。希望实验室进一步继续努力,高标准严要求,加快科研范式转型和学科交叉融合、助力复合人才培养、凸显特色发展优势,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构建贡献力量。 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是在当前数据密集型科研范式和人工智能驱动的科研范式环境下,相关管理机构及学界引进、运用新兴科学技术和实验研究方法来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构建的发展举措。2020年12月,教育部社科司下发启动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试点建设工作的通知,2021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正式发文公布首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名单。此外,国家新闻出版署、文化和旅游部陆续在全国建设了一批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浙江、江苏、福建、四川等多个省市已开始省级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 END 责 编 | 郭丽萍、吴亚楠 初 审 | 魏志鹏 终 审 | 杨克虎
新闻
...
中心协办的外文期刊小小体验官朗读活动成功举行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 兰大循证 1月12日上午,由甘肃省图书馆主办,兰州大学循证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等单位协办的“刊海拾珠”——第四期外文期刊小小体验官朗读活动在甘肃省图书馆成功举办。中心Howard White教授为活动专门录制致辞视频,Nina博士、李艳飞博士、后亮瑛博士出席活动。 Howard White教授在致辞视频中祝贺了活动的顺利举办,并期待小学生们通过参加这样一个竞赛活动,能够提升和丰富他们的阅历与知识,进而为他们人生的精彩成长积累信心。 比赛环节,由层层选拔推荐的小体验官们用饱满的热情和流利的英语朗读外文期刊中的非遗故事,让在场读者感受到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参赛选手们表示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英语水平,还感受到了不同文化交相辉映的浓厚魅力,收获满满。 兰州大学循证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为本次活动的总体策划、问卷设计、数据分析等提供了重要的方法指导,协同主办方力图将循证研究贯穿于活动始末,进而不但要让活动精彩纷呈,还要通过循证研究来发现活动的价值和影响,以科学研究结果为活动完善和下一步发展提供证据支持。 END 责 编 | 郭丽萍、吴亚楠 初 审 | 魏志鹏 终 审 | 杨克虎
新闻
...
重磅:兰大循证科学团队自主研发的“证据智能合成与分级平台AutoMeta”正式上线
文章转自兰大循证微信公众号 由兰州大学循证科学团队葛龙教授领衔研发的证据智能合成与分级平台AutoMeta(http://www.autometa.org.cn/)近日正式上线。AutoMeta平台是一款基于R-shiny程序,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半自动化、交互式、用户友好型在线工具,支持多种类型的Meta分析;引入了国际公认的GRADE方法,可实现证据确信度的自动化分级,旨在为用户开展循证研究提供高效、便捷的证据合成与分级服务。 AutoMeta平台以简化系统评价流程为核心设计理念,以AI赋能循证研究,着力提升证据合成的效率与准确性,同时显著降低了操作门槛,具备以下特点: ① Meta分析数据处理与GRADE分级一体化 ② 一键上传多比较组、多结局数据,菜单式完成证据合成与分级 ③ 分析结果可打包下载,效率提升10倍以上 ④ GRADE分级结果可修正,证据汇总表自动生成 ⑤ 循证方法学研究与顶刊论文库,助力高质量Meta分析制作 目前,AutoMeta平台已实现了双臂Meta分析和逆方差Meta分析,网状Meta分析和诊断试验准确性Meta分析正在开发中。平台相关研究成果已在《中国循证医学杂志》发布(https://www.cjebm.com/article/10.7507/1672-2531.202309023),并成功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 AutoMeta平台是兰州大学循证科学研究团队顺应数智时代发展趋势、推动循证研究迈向第五科研范式(AI4S)、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循证研究领域而推出的首个AI4EBM产品,后续将在进一步丰富自身功能、提升用户体验的基础上,还将陆续推出中成药用药智能助手等系列循证研究数智工具。 我们诚邀各位相关领域的学者和专业人士访问和应用平台,并期待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推动平台的不断完善与循证研究范式变革。 END 责 编 | 郭丽萍、吴亚楠 初 审 | 魏志鹏 终 审 | 杨克虎
新闻
...
Accuracy of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and N-terminal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for detecting paediatr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bjective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 is a life-threatening disease, especially in paediatric population. Symptoms of paediatric PH are non-specific. Accurate detection of paediatric PH is helpful for early treatment and mortality reduction. Therefore, we assessed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and N-terminal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 for diagnosing PH in paediatric population.MethodsPubMed, Web of Science, Cochrane Library and Embase databases were screened since their respective inceptions until August 2023. A bivariate random model and a hierarchical summary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model were used together to evaluate and summarize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BNP and NT-proBNP for diagnosing paediatric PH.ResultsEighteen studies using BNP/NT-proBNP were assessed, comprising 1127 samples. The pooled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likelihood ratio (PLR), negative likelihood ratio (NLR), diagnostic odds ratio (DOR) and area under the curve (AUROC) of BNP/NT-proBNP were separately as 0.81, 0.87, 6.33, 0.21, 29.50 and 0.91, suggesting a good 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BNP/NT-proBNP for detecting PH in paediatric population. For BNP, the pooled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LR, NLR, DOR and AUROC were 0.83, 0.89, 7.76, 0.19, 40.90 and 0.93, indicating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BNP for paediatric PH patients was good. For NT-proBNP, the pooled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LR, NLR, DOR and AUROC were 0.81, 0.86, 5.59, 0.22, 24.96 and 0.90, showing that NT-proBNP could provide a good value for detecting paediatric PH.ConclusionsBoth BNP and NT-proBNP are good markers for differentiating paediatric PH patients from non-PH individuals. Accurate detection of paediatric PH is helpful for early treatment and mortality reduction. This study shows that both BNP and NT-proBNP are good markers for detecting paediatric PH. In clinical practice, we recommend that BNP and NT-proBNP are auxiliary biomarkers in diagnosing paediatric PH.
期刊论文
...
Top 100 cited research on COVID-19 vaccines: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and evidence mapping
The outbreak of the COVID-19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whole society, and vaccines were 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to contain the epidemic. This paper aims to determine the top 100 articles cited most frequently in COVID-19 vaccines and to analyze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hot spots in this field through bibliometric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ture research. We conducted a comprehensive search of the 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 database on November 29, 2023, and identified the top 100 articles by ranking them from highest to lowest citation frequency. In addition, we analyzed the year of publication, citation, author, country, institution, journal, and keywords with Microsoft Excel 2019 and VOSviewer 1.6.18. Research focused on vaccine immunogenicity and safety, vaccine hesitancy, and vaccination intention.
期刊论文
  • 首页
  • 1
  • 2
  • 3
  • 4
  • 5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20条  共450条,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