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资源

更多...

共检索到18
...
肥胖和超重儿童参与身体活动的健康效益:系统综述的系统综述
目的 评估身体活动对肥胖和超重儿童青少年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身体活动相关的健康行为的效益。方法 遵循PRISMA指南,系统性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Scopus、PsycINFO、Cochrane Library和中国知网中2016年至2024年间发表在科学引文索引Q4区及以上期刊的系统综述或Meta分析,内容涵盖身体活动或运动干预对6~18岁肥胖或超重儿童和青少年身体或心理健康的影响。采用AMSTAR 2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对中高水平质量文献进行系统综述。结果 共纳入8篇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涉及24 567例儿童和青少年,其中6篇为高质量,2篇为中等质量。在身体健康方面,结合有氧和阻力训练的复合运动干预在降低体质量指数(BMI)和体脂率方面表现最佳。每次60 min以上、每周3次、持续12周或更长时间的中、高强度运动干预可以显著降低肥胖和超重儿童的BMI和体脂率,且能提升心肺耐力和肌肉力量。在心理健康方面,身体活动对缓解儿童青少年抑郁和焦虑、提升自尊心具有积极效果。特别是舞蹈、户外探险活动和团队运动对改善儿童青少年的社交能力和情绪状态具有显著作用...
研究证据
...
肥胖和超重儿童参与身体活动的健康效益:系统综述的系统综述
目的 评估身体活动对肥胖和超重儿童青少年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身体活动相关的健康行为的效益。方法 遵循PRISMA指南,系统性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Scopus、PsycINFO、Cochrane Library和中国知网中2016年至2024年间发表在科学引文索引Q4区及以上期刊的系统综述或Meta分析,内容涵盖身体活动或运动干预对6~18岁肥胖或超重儿童和青少年身体或心理健康的影响。采用AMSTAR 2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对中高水平质量文献进行系统综述。结果 共纳入8篇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涉及24 567例儿童和青少年,其中6篇为高质量,2篇为中等质量。在身体健康方面,结合有氧和阻力训练的复合运动干预在降低体质量指数(BMI)和体脂率方面表现最佳。每次60 min以上、每周3次、持续12周或更长时间的中、高强度运动干预可以显著降低肥胖和超重儿童的BMI和体脂率,且能提升心肺耐力和肌肉力量。在心理健康方面,身体活动对缓解儿童青少年抑郁和焦虑、提升自尊心具有积极效果。特别是舞蹈、户外探险活动和团队运动对改善儿童青少年的社交能力和情绪状态具有显著作用...
研究证据
...
提高急救医疗服务纵向衔接的干预及效果:基于随机对照研究的系统综述
摘要:目的 系统总结提高急救医疗服务协调性的随机对照干预研究,以不同场景下实现急救医疗服务无缝衔接的纵向干预为主要关注点,为急救医疗体系衔接优化提供首份循证依据.方法 采用关键词和主题检索的方式,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等八个中英文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筛选和质量评价,以救治时间、患者结局、满意度作为评价指标,分别分析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19篇.纵向干预最多可缩短院前时间68.7分钟,院内时间79.8分钟,不良事件发生率可降低3.8%~16.7%.患者的再入院率、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最大分别可降低20%、17%、28.9%.干预组的患者生活能力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急救医疗服务协调性干预在缩短救治时间、改善患者结局方面均有积极作用.鉴于现有证据的研究质量,研究地点局限于少数国家,且...
研究证据
...
基于PRISMA声明的儿童蛲虫病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的系统综述
目的 了解干预对象、干预措施以及干预时间的不同对儿童蛲虫病健康教育干预结果的影响,为蛲虫病健康教育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中国知网、维普网、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Scoups等中英文平台或数据库进行检索,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基于PRISMA(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声明条目清单,采取定性分析的方法对儿童蛲虫病健康教育干预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1 119篇文献,其中13篇文献纳入系统研究。在蛲虫病健康教育中,干预对象不区分感染、未感染的儿童,干预措施采取“健康教育干预+集体服药”的复合形式,干预时间间隔3个月,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较好。结论 开展蛲虫病健康教育工作时,应综合考虑干预对象、干预措施以及干预措施实施时间3个因素的最优搭配,从而使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达到最佳。
研究证据
...
神经反馈训练对老年人认知功能效果的系统综述
目的 基于《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和《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系统综述神经反馈训练对老年人大脑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构建PICO架构,检索建库至2023年7月PubMed、Web of Science、ProQuest和中国知网有关神经反馈训练对老年人认知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量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方法质量学评价,并进行系统综述。结果 纳入文献15篇,分别来自10个国家,共计520例被试。纳入研究的被试包括健康老年人和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所涉及的神经反馈波形有α波、β波、θ波、β/α波、感觉运动节律波;干预时长为20~90 min,干预频率有12周30次的长期干预,也有1周8次的短期高频干预;健康结局集中体现于认知功能方面,包括记忆功能、注意功能、抑制控制功能和执行功能。结论 神经反馈训练有助于改善老年人认知功能,缓解认知老化。
研究证据
...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对我国医药产业的影响——基于SCP范式的综述研究
系统综述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以下简称“集采”)政策对我国医药产业的影响。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7月31日公开发表的文献。借鉴市场结构(Structure)—企业行为(Conduct)—行业绩效(Performance)分析框架(简称“SCP范式”)构建主题框架进行资料整理分析。结果:纳入41篇文献,报告市场结构、企业行为、行业绩效三个维度影响的文献分别有10篇(24.4%)、24篇(58.5%)、23篇(56.1%),共提取10个二级主题。文献表明:市场结构上,集采政策后中标企业市场份额大幅提升,行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企业行为上,中标与未中标企业研发投入均增加,企业针对集采产品的销售投入削减,但非集采产品的销售投入未见减少;行业绩效上,集采政策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因企业而异,政策初步起到促进中标企业创新产出作用。结论:集采政策在优化市场结构、引导企业行为、提升行业绩效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为巩固和扩大政策影响,建议进一步强化药品价格综合治理,拓展集采市场边界,加强政策监测与追踪研究。
研究证据
...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健康促进学校架构的心理行为健康服务及其健康效益:系统综述的系统综述
目的 探讨基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健康促进学校(HPS)架构下学校心理行为健康服务及其对儿童和青少年心理行为健康的效果。方法 检索Medline、EBSCO、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2013年至2023年6月公开发表有关基于WHO HPS架构的学校心理行为健康服务及其健康效益的系统综述,进行系统综述。结果 最终纳入7篇文献,涵盖261项研究,来自6个国家;主要来源于儿童心理健康、健康促进学校、学校健康等领域期刊,发表日期主要集中在2013年至2022年。学校心理行为健康服务主要涉及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和学校健康服务两个领域。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由受过专业培训的专职教师提供心理健康课程和健康教育课程;学校健康服务由学校专业心理干预(咨询和治疗)人员提供心理行为健康筛查、针对心理行为健康问题的预防性干预、心理健康状况临床评估、心理行为健康管理服务、心理行为健康促进、心理行为支持性服务等。学校心理行为健康服务的健康效益主要包括减轻儿童和年轻人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和发病率,降低压力情绪的负面影响,减少消极低落情绪,提升积极态度,提升适应力,增加幸福感,改善学生积极心理状态,...
研究证据
...
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对药品价格和使用影响的系统综述
评价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政策对药品价格及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系统综述的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EMbase、PubMed和Web of Science六个数据库,提取和分析有关集采政策的实证研究结果。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8篇文献,大多数文献发现集采政策实施后中选药品的限定日费用(DDC)明显下降,同类非中选药品的DDC也出现下降。同时,仿制药品的用药频度(DDDs)整体上大幅度增长,实现了对原研药部分国产替代。但是,集采政策的实施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部分药品出现了“量价脱钩”现象,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结论:基于对已有实证研究效果的总结评价,集采政策已经初步达到了其政策预期的效果,建议继续推进低价优质药品均等化,并加大政策宣传和药品质量与价格监管力度。
研究证据
...
社区骨关节炎管理现状和策略的系统综述
背景 骨关节炎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社区开展骨关节炎的疾病管理有利于资源配置的优化和提高疾病的整体防治水平,但目前骨关节炎的管理存在诸多问题,效果不佳。目的 分析目前国内外社区骨关节炎的管理情况和策略进展,比较其优缺点,为我国社区骨关节炎管理提供更为优化的策略,以改善骨关节炎患者的诊疗效果和预后。方法 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数据库主题检索“骨关节炎”与“管理”、“骨关节炎”与“模式”、“骨关节炎”与“策略”,在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主题检索("Osteoarthritis")AND("Management" OR "Mode" OR "Strategy")获得发表时间为2010-01-01至2020-01-01的文献。剔除重复及涉及骨关节炎自我管理的文献,对入选涉及社区骨关节炎管理的文献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检索到文献2 695篇,删除2 642篇,入选53篇涉及社区骨关节炎管理的文献。其中5篇文献涉及社区骨关节炎管理现况调查,均提及目前国内外...
研究证据
...
抑郁症患者运动干预的证据图谱
目的通过证据图谱方法系统识别、描述和评价抑郁症患者运动干预相关研究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建库至2021年7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PubMed,获取抑郁症患者运动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和系统综述/Meta分析。采用Cochrane手册5.1.0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和AMSTAR-2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估。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健康分类家族(WHO-FICs)架构,建立证据图谱研究框架,利用EPPI软件和Microsoft Excel2019工具进行数据提取和编码,采用气泡图综合呈现研究人群、干预类别、原始研究样本量及系统综述/Meta分析纳入研究数量、结论分类等信息。结果最终纳入101篇随机对照试验和52篇系统综述/Meta分析。101篇随机对照试验中,共涉及3类干预策略,15种不同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未特指的运动干预(28篇,27.72%)和瑜伽干预(19篇,18.81%)。主要研究结局包括b1.精神功能(92篇,91.09%)和d9.社区、社会和公民生活(19篇,18.81%)。3类干预策略中康复类占比最高,共计47篇(46.53%),主要研究人群为其他特指的抑郁症患者(19篇,40.42%),如重度抑郁症及老年抑郁症患者,46篇(97.87%)结论被归类为"有益"或"可能有益"。52篇系统综述/Meta分析中,共涉及9项干预措施,主要包括未特指的运动干预(17篇,32.69%)和瑜伽干预(12篇,23.08%)。主要研究结局包括b1.精神功能(41篇,78.85%)和不良反应(12篇,23.08%)。3类干预策略中治疗类占比最高,共计34篇(65.38%),其中,研究人群主要为其他特指的抑郁症患者(27篇,79.41%),如成年抑郁症和抑郁症孕产妇,28篇(82.35%)的研究结论被归类为"有益"或"可能有益"。同时,干预环境/背景主要为门诊和住院环境。结论证据图谱结果显示运动干预策略主要聚焦于抑郁症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主要研究患者的身体功能与结构(精神功能),且有效性显著。对于步行、自行车、气功、阻力训练和运动游戏干预的有效性,以及干预时间、干预的不良反应等方面,仍需未来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探讨。
期刊论文
...
整合型医疗健康服务体系理论框架的核心要素与演变特点——基于系统综述
归纳总结国内外整合型医疗健康服务体系理论框架的基本特征、主要维度及核心要素,分析演变特点及启示。方法: 采用系统综述法检索并筛选文献,依据前期研究提出的制度整合、组织整合、专业整合、服务整合、核心功能整合、价值规范整合6个维度,利用主题框架法提取和分析文献资料。结果: 纳入分析的66个理论框架中,12个聚焦单一维度、45个涉及2~5个维度、9个涵盖全部 6个维度;制度整合、组织整合、专业整合、服务整合、核心功能整合、价值规范整合分别包含7个、6个、5个、7个、4个以及2个核心要素。讨论与建议:理论框架演变趋势呈现对“以人为中心”理念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维度逐渐多元、覆盖层次逐渐全面,对服务内涵的界定向综合性健康服务转变,对体系的认识向动态适应转变等特点;我国应充分借鉴参考,构建和完善符合国情和发展阶段的整合型医疗健康服务体系理论框架。
研究证据
...
互联网+医疗背景下患者体验的评价:系统综述
探究互联网+医疗背景下患者体验的评价方法、维度和结果。方法:采用系统综述的方法,以3个英文数据库和2个中文数据库为数据源,遵循PRISMA准则筛选文献。结果:最终纳入16篇文献,评价方法有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和混合方法研究,评价维度在不同研究对象和患者性质中具有差异性,评价结果显示大部分的患者体验是积极的,阻碍患者体验的因素有技术和临床质量、隐私、安全性、问责性、易用性等。结论:互联网+医疗背景下患者体验的研究呈现了对象的多样化和方法科学化的趋势。通过对患者体验的评价了解患者对健康领域技术创新的看法和感知,为之后互联网+医疗的推进提出了三点建议,为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提供依据。
研究证据
...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合型改革对医务人员工作动机及行为影响的系统综述
目的:探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合型改革中医务人员工作动机和行为的改变。方法:采用系统综述法检索筛选文献,主题综合法提取文献信息,基于ERG理论分析工作动机影响机制。结果:纳入的19篇研究发现整合型改革有利于满足医务人员不同需求层次,提高了工作满意度或降低职业倦怠和工作压力。但是各类整合改革都存在薪酬体制改革滞后,难以弥补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增多的不足。结论:整合型改革会改变激励因素,建议注重各类政策的协调,改变传统收入结构,优化运行环境和资源获取渠道,打造横纵贯通的职业发展路径,发挥基层医疗机构的作用,延伸家庭医生团队内涵。
研究证据
...
我国社区营养教育发展文献描述性系统评价
在经历2003年非典型肺炎和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为了严防"病从口入",营养与食品卫生方面的健康教育又被提到新的重要高度。本文通过全面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2020年1月前发表的关于中国社区营养教育的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提取及信息分类、归纳和整理,最终纳入53篇文献,总结了常见的社区营养教育内容、方式、实施者与接受者。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和今后社区营养教育发展提出建议:社区今后的营养教育要拓宽知识面,尤其是加强食品安全和正确的中医食疗营养教育;加大特殊人群尤其是儿童的社区营养教育,继续加强社区医务人员营养教育开展力度;拓展更新信息时代的社区营养教育内容和方式,开展更多元、精准、实时的营养健康教育。
研究证据
...
国内外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系统综述
对国内外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系统综述,以期能够为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指标体系提供有利参考。方法:全面检索中外文数据库,限定从建库至2019年11月,通过EndNoteX9进行文献剔重,制定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采用Excel表格提取文献资料,使用定性描述分析的方法对指标体系构建基本信息、应用情况及指标内容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共纳入56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34篇,外文文献22篇,共含48个指标体系。经分析发现,国内理论模型多借鉴国外且对文化和人群特异性关照不够、国内指标内容前瞻性与引导性不足、国内指标赋权客观性更强但方法仍较单一、国内外指标体系普适性、测评对象及方法多样性有待增强。结论:未来研究中需加强本土化的理论模型创新,指标内容的选取应在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对未来养老机构的发展起到引导性的作用,指标定权可考虑主客观赋权法相结合,并扩大指标体系的测评对象类型及范围以提高其适用性。
研究证据
...
关于成本分摊政策变化对参保者影响的系统综述
分析成本分摊政策变化对参保者的影响,为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提供科学证据。方法:利用系统综述方法,检索国内外所有对医疗保险制度实施成本分摊政策的相关研究,由系统综述人员对这些研究进行筛选和数据提取,利用框架分析法对纳入研究进行整合。结果:纳入48篇文献,共付额度、共付保险率、起付线和封顶线以及综合成本分摊方法对不同类型健康保障制度下,不同参保者卫生服务、药物利用以及经济负担的影响不同。结论与建议:成本分摊政策是控制医疗费用的手段;不同医疗保险制度下成本分摊政策对参保者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存在差异;不同类型的卫生服务对成本分摊政策敏感程度不同。我国可以利用成本分摊机制控制医疗总费用,但要考虑其对不同经济状况参保者的影响以及对不同卫生服务的价格弹性,同时关注弱势群体的卫生服务需求。
研究证据
...
国际药品价格管制方式及效果研究的系统综述
采用系统综述的方法归纳不同国家药品价格管制方式、对象、过程及效果。结果:共纳入来自36个国家的130篇文献,其中包括定价管制政策文献97篇,评价定价管制影响文献33篇,且多为评价参考定价效果研究。大多国家主要对报销药品价格进行控制;国家价格比较和参考定价是两种最主要的政府定价方式;药品加成采用递减加成体系;现有证据表明参考定价对于降低药品价格、节省药品开支和对其他卫生服务的影响效果较好。建议:以药物经济学评价为基础,通过参考定价对药品报销价进行有效管制,通过协商谈判、递减加成和完善医保支付方式来控制药品费用不合理增长。
研究证据
...
我国药品安全定义和范畴的系统综述和定性访谈
深入探讨药品安全的定义和范畴,为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政策性建议。 方法:采用系统综述方法,对近10年来相关中、英文数据库及网站中提及药品安全概念、范畴,或对保障药品安全策略和措施的文章分析、整理和综合,总结出药品安全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利用定性访谈了解药品监管人员、医务工作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对于药品安全概念和范畴的认识,以及当前影响药品安全的重要问题。 结果:系统综述纳入290篇文献,其中6篇给出了药品安全的定义,纳入文献对于药品安全的定义侧重于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避免用药错误、风险管理以及可及性方面。药品安全的范畴主要包括药品监管、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药品保障、药品研发、药品生产、药品流通、药品使用和药品信息获取;定性访谈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认为药品安全涵盖所有与药物相关的工作,现阶段质量问题和不合理用药是受访者集中反映的药品安全的主要问题。 结论:通过综合分析,我们将药品安全定义为通过对药品研发、生产、流通、使用全环节进行监管所表现出来的消除或控制了外在威胁和内在隐患的综合状态,以及为达到这种状态所必要的供应保障和信息反馈。其范畴可以界定为质量符合标准、不良反应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临床无用药差错和可及性四个部分。
研究证据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8条  共18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