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择位于三峡库区腹心的重庆主城长江段九龙滩河岸带,研究草本植物功能性状对三峡库区复杂水位变化的响应机理,分析环境胁迫条件下的草本植物CSR策略及群落构建机制。研究发现,三峡库区城市河岸带内草本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Gleason物种丰富度指数随海拔高程升高而增加,而Pielou均匀度指数则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比叶面积(SLA)和比根长(SRL)与海拔高程呈显著正相关,表明草本植物趋向于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加叶面积和根系长度以提高资源获取效率。叶干物质含量(LDMC)与海拔高程呈显著负相关,表明水淹胁迫严重的低海拔消落带区域内的草本植物倾向于形成较厚实的叶片以适应淹水胁迫。植物群落主要展现出耐胁迫型(S)策略,而耐胁迫-杂草型(S/SR)混合策略也广泛存在。S策略植物比例随海拔升高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而杂草型(R)策略植物比例则随高程增加先升高后降低;竞争型(C)策略植物比例则最低。结果指出,植物通过调整SLA、SRL和LDMC等功能性状,以及权衡不同海拔高程中这些性状的组合,从而优化其对水位变化的适应能力,并相应调整其CSR策略。本研究初步揭示了三峡库区城市河岸带草本植物对水位变化的响应机制,能够为建立稳定的河岸带草本植物群落和制定三峡库区城市河流景观的可持续管理策略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