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资源

更多...

共检索到377
...
成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营养管理最佳证据总结
目的 检索汇总并评价成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营养管理的相关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6S”模型自上而下系统检索美国国家指南库,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网站,国际指南协作网,医脉通;美国肝病研究学会,欧洲肝病研究协会,亚太肝病学会,美国临床内分泌学会,意大利肝病协会,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学会,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CINAHL,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文献包括成人MAFLD营养管理相关指南、推荐实践、专家共识、系统评价、证据总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3月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并形成最佳证据。结果 共纳入文献24篇,从评估与目标、膳食模式、饮食结构、膳食...
研究证据
...
终末期肝病病人营养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目的:检索、评价并总结终末期肝病病人营养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根据“6S”证据模型,自上而下检索数据库中有关终末期病人术后营养管理的临床决策、指南、专业共识、系统评价和原始研究等证据。由4名研究者对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进行独立评价,并根据主题提取和汇总证据。结果:共纳入文献23篇,包括指南及专家共识5篇、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6篇,随机对照试验12篇,从多学科营养管理、营养筛查与评估、营养物质推荐量、营养支持与评价、健康教育5个维度汇总30条证据。结论:总结了终末期肝病病人营养管理的最佳证据,建议临床人员结合医疗情境及病人自身情况等制订符合个体化营养管理方案。
研究证据
...
终末期肝病病人营养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目的:检索、评价并总结终末期肝病病人营养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根据“6S”证据模型,自上而下检索数据库中有关终末期病人术后营养管理的临床决策、指南、专业共识、系统评价和原始研究等证据。由4名研究者对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进行独立评价,并根据主题提取和汇总证据。结果:共纳入文献23篇,包括指南及专家共识5篇、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6篇,随机对照试验12篇,从多学科营养管理、营养筛查与评估、营养物质推荐量、营养支持与评价、健康教育5个维度汇总30条证据。结论:总结了终末期肝病病人营养管理的最佳证据,建议临床人员结合医疗情境及病人自身情况等制订符合个体化营养管理方案。
研究证据
...
阴道分娩产妇会阴疼痛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目的 整合阴道分娩产妇产后会阴疼痛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开展有效会阴疼痛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临床支持决策系统、国内外指南网站、专业学会或协会网站及相关数据库等,获取阴道分娩产妇产后会阴疼痛管理的相关文献,包括临床决策、证据总结、最佳实践、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1月。由2名研究者对文献独立进行质量评价,4名研究者按照标准化提取表格进行证据提取并整合,小组讨论确定最终的最佳证据。结果 纳入20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3篇,证据总结4篇,指南4篇,专家共识4篇,系统评价5篇。最终从会阴创伤的预防、会阴伤口的缝合、疼痛评估、非药物干预、药物干预、产后健康教育及人员培训7个方面总结了26条证据。结论 总结的阴道分娩产妇产后会阴疼痛的最佳证据较为科学、全面,临床医护人员可结合实际临床情景和患者需求选择证据,制订相关疼痛管理措施,以降低产妇会阴疼痛程度。
研究证据
...
阴道分娩产妇会阴疼痛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目的 整合阴道分娩产妇产后会阴疼痛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开展有效会阴疼痛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临床支持决策系统、国内外指南网站、专业学会或协会网站及相关数据库等,获取阴道分娩产妇产后会阴疼痛管理的相关文献,包括临床决策、证据总结、最佳实践、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1月。由2名研究者对文献独立进行质量评价,4名研究者按照标准化提取表格进行证据提取并整合,小组讨论确定最终的最佳证据。结果 纳入20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3篇,证据总结4篇,指南4篇,专家共识4篇,系统评价5篇。最终从会阴创伤的预防、会阴伤口的缝合、疼痛评估、非药物干预、药物干预、产后健康教育及人员培训7个方面总结了26条证据。结论 总结的阴道分娩产妇产后会阴疼痛的最佳证据较为科学、全面,临床医护人员可结合实际临床情景和患者需求选择证据,制订相关疼痛管理措施,以降低产妇会阴疼痛程度。
研究证据
...
信息框架效应理论在健康管理领域应用的范围综述
目的 对信息框架效应理论在健康管理领域内的应用进行范围综述,为相关研究者利用信息框架效应理论进行实践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Arksey和O’ Malley范围综述的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Sinomed、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CINAHL等国内外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2月,收集信息框架效应理论应用于健康管理领域的相关研究。结果 共检索出2 855篇文献,最终共纳入16篇文献。其中英文15篇,中文1篇。基于信息框架效应的健康管理内容要素涉及提供疾病知识、治疗等健康相关信息,自我护理,决策支持3个方面;应用形式涵盖视频、文本信息、电子信息、知识讲座、随访、健康手册、手机短信7种形式;结局指标涉及自我管理行为、身体活动行为、药物和治疗依从性3个方面,健康管理均有积极效果。结论 基于信息框架效应理论的实践研究是可行有效的,能显著提高患者的健康行为和健康信念,应用前景广阔;但我国研究与国外研究尚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学者应重视对该理论的解读,并在其指导下启动在健康管理方面的实践研究。
研究证据
...
信息框架效应理论在健康管理领域应用的范围综述
目的 对信息框架效应理论在健康管理领域内的应用进行范围综述,为相关研究者利用信息框架效应理论进行实践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Arksey和O’ Malley范围综述的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Sinomed、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CINAHL等国内外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2月,收集信息框架效应理论应用于健康管理领域的相关研究。结果 共检索出2 855篇文献,最终共纳入16篇文献。其中英文15篇,中文1篇。基于信息框架效应的健康管理内容要素涉及提供疾病知识、治疗等健康相关信息,自我护理,决策支持3个方面;应用形式涵盖视频、文本信息、电子信息、知识讲座、随访、健康手册、手机短信7种形式;结局指标涉及自我管理行为、身体活动行为、药物和治疗依从性3个方面,健康管理均有积极效果。结论 基于信息框架效应理论的实践研究是可行有效的,能显著提高患者的健康行为和健康信念,应用前景广阔;但我国研究与国外研究尚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学者应重视对该理论的解读,并在其指导下启动在健康管理方面的实践研究。
研究证据
...
糖尿病前期人群生活方式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目的 总结糖尿病前期人群生活方式管理的最佳证据,为医护人员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生活方式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循证护理方法,对国内外循证资源和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对符合质量评价的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证据进行提取并总结出最佳证据。结果 最终纳入16篇文献,包括2篇指南、6篇专家共识、6篇系统评价、2篇证据总结。共提炼出生活方式干预目标、体质量管理、饮食管理、运动管理、健康教育、睡眠管理、社会支持、定期随访8个主题共30条证据。结论 本研究总结的最佳证据可为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生活方式管理提供参考。在证据转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个体的差异性,为目标人群制订个体化的生活干预方案。
研究证据
...
糖尿病前期人群生活方式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目的 总结糖尿病前期人群生活方式管理的最佳证据,为医护人员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生活方式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循证护理方法,对国内外循证资源和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对符合质量评价的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证据进行提取并总结出最佳证据。结果 最终纳入16篇文献,包括2篇指南、6篇专家共识、6篇系统评价、2篇证据总结。共提炼出生活方式干预目标、体质量管理、饮食管理、运动管理、健康教育、睡眠管理、社会支持、定期随访8个主题共30条证据。结论 本研究总结的最佳证据可为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生活方式管理提供参考。在证据转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个体的差异性,为目标人群制订个体化的生活干预方案。
研究证据
...
改善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最佳证据总结
目的 检索、评价和总结改善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最佳证据。方法 系统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base、CINAHL、Web of Science、UpToDate、美国指南网、英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所、苏格兰校际指南网、国际指南协作网、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关于改善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的证据,包括指南、推荐实践、证据总结、专家共识、系统评价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2月31日。由2名研究者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其中指南 1篇、专家共识 1篇、meta分析1篇及系统综述5篇。总结了21个方面的最佳证据,包括卫生组织(2条证据)、社会支持(6条证据)、依从性评估(3条证据)、依从性干预(5条证据)、健康教育(5条证据)5个维度共21条证据。结论 该研究总结的改善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的证据比较全面、科学,可协助临床医护人员制订改善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评估和干预方案,为提升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提供循证依据。
研究证据
...
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完善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的通知
附件下载: 1.医药价格和招采失信事项目录清单(2025版).pdf 2.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的操作规范(2025版).pdf 3.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的裁量基准(2025版).pdf
政策
...
关于推进生育友好医院建设的意见
关于推进生育友好医院建设的意见 国卫办妇幼发〔2024〕3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医保局: 建设生育友好医院,寄托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事关人口高质量发展大局和千家万户健康福祉。为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推进生育友好医院建设,努力让广大育龄妇女孕得优、生得安、育得好,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建设目标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和人口高质量发展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将生育友好医院建设作为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重要支撑,作为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快予以推进。通过生育友好医院建设,促进医疗机构生育医疗保健服务更加优质规范,环境设施更加舒适温馨,诊疗流程更加便捷高效,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二)建设目标。鼓励引导助产医疗机构开展生育友好医院建设,到2030年,生育友好医院在助产医疗机构中的比例力争达到90%,生育友好理念在助产医疗机构内深入人心,生育友好医院建设的措施要求在理念机制、空间环境、全程服务、服务模式、诊疗流程等方面得到全面落实,广大群众享有更加安全、便捷、温馨、舒适的生育医疗保健服务。 二、推进理念机制友好,全面提升生育服务水平 (三)树立生育友好理念。助产医疗机构在医疗保健服务和运行管理全环节中融入生育友好理念,在制度决策、人员配备、场地设施、保障机制、激励政策等方面体现生育友好原则,持续提升生育医疗保健服务水平。 (四)强化母婴安全机制。明确专门机构落实院内产科安全管理职责,完善院内和院间疑难、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会诊、转诊制度及协作机制,建立院内多学科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小组,严格落实母婴安全保障各项制度,持续提升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能力。 三、推进空间环境友好,切实改善生育服务条件 (五)推广“一站式”服务。建立门诊“一站式”服务中心,提供导诊、咨询、检查检验预约、生育保险政策咨询、投诉建议受理等服务,告知就诊预约、结果查询等操作流程,提供机构内导航或路线指引服务。优化产科诊室布局,集中产科门诊、超声与心电检查、胎心监护、采血、尿检、缴费等环节,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 (六)改善住院环境条件。加强高质量、普惠性产科床位设置,保障每张病床充足使用面积,为多人间配备窗帘和隔离帘,加强孕产妇隐私保护。产科病房设置调温调湿设备,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条件的机构可设置一定数量的新生儿家庭化病房,努力满足新生儿家长入室陪护需求。 四、推进全程服务友好,着力打造优质服务链条 (七)源头做好生育保护。全面加强生殖健康宣教,引导适龄婚育,规范做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预防和减少非意愿妊娠。严格掌握妇科手术、人工流产、宫腔镜检查等操作的适应证,切实减少非必要的手术和操作,注意保护生育功能。在肿瘤治疗或其他可能损害生育力的治疗和操作前充分告知患者(或未成年患者监护人)。强化早孕和流产关爱服务,努力减少重复流产。 (八)强化生育评估指导。鼓励设立生育评估门诊,汇集妇科、产科、生殖、男科、遗传、中医、心理等专业开展多学科协作诊疗,综合评估基础健康状况、生殖系统功能和年龄等因素,规范开展生育力评估和备孕指导。对受孕困难的夫妇,及时给予心理疏导、针对性指导和规范化治疗,促进不孕不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九)保障顺心舒心产检。规范开展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评估、孕产期保健、产前筛查与诊断等服务,严格遵循生育相关临床诊疗指南。合理设置产科门诊候诊区域,利用各类就诊系统、叫号系统、检查预约系统分流,严格落实“一人一诊一室”,保障有序就诊。有条件的机构可结合医务社工和志愿服务,为无人陪护孕妇提供陪诊服务。 (十)促进温馨舒适分娩。营造温馨、舒适的产房环境,提供以产妇为中心的人性化分娩服务,认真倾听产妇诉求,及时沟通处置,加强对产妇分娩过程中的专业指导、精神鼓励、情绪抚慰和情感支持。规范开展专业陪伴分娩等非药物镇痛服务,全面开展药物镇痛分娩服务,努力“全天候”均能够提供椎管内麻醉镇痛分娩服务,有条件的可开展家属陪伴分娩,倡导推进自然分娩。 (十一)做好产后保健和母乳喂养。提供适宜分娩后产妇使用的营养餐、药膳、养生调理茶饮等服务。围绕产后保健服务需求,开展运动与形体恢复、体重管理、营养指导等服务。鼓励设立母乳喂养咨询门诊,畅通手机APP、小程序等多种渠道,为家庭提供母乳喂养咨询指导。积极开设乳腺保健门诊,指导产妇做好乳房护理,对于乳汁不足、乳汁淤积、乳头皲裂等问题给予针对性指导和处理。 (十二)加强新生儿保健。原则上每个高危孕产妇分娩现场均有1名新生儿科(儿科)医师在场保障并开展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服务。安排儿童保健(儿科)医师负责母婴同室查房,对新生儿进行健康检查,规范开展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听力障碍、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和母乳喂养指导。探索开展高危新生儿分级评估和分类管理。 五、推进服务模式友好,主动做好全方位健康服务 (十三)提升群众健康意识。将健康教育融入诊疗和业务工作全流程,通过面对面教育科普、开具健康教育处方、候诊与随诊教育等形式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做好新生儿参保政策宣传,规范建设孕妇学校,积极建设育儿学校(家长学校),全面加强对孕妇和家属的健康教育与指导,普及孕育健康知识,孕妇及家属能够积极参与、配合医疗保健活动。 (十四)确定孕期主管医师。助产医疗机构在孕产妇建档时引导其确定主管责任医师,由1名产科医师或1个医疗组为孕产妇提供覆盖孕期、分娩和产后的院内全程系统保健服务,为转诊转院的孕产妇做好服务衔接。建立孕产妇多学科协作诊疗制度,由主管责任医师按照院内流程发起预约,努力为孕产妇提供“一站式”服务。结合孕产期保健定期服务,加强与产妇的沟通交流,充分了解产妇诉求,缓解产妇焦虑情绪,努力消除心理负担。 (十五)加强围孕期营养指导。积极开设围孕期营养门诊,做好孕前和孕产期营养保健咨询、指导和干预服务,努力预防和减少孕产妇贫血,促进孕前维持适宜体重、孕期合理增重、产后减少体重滞留,预防低体重儿、巨大儿等不良妊娠结局,减少肥胖代际传递。 (十六)促进孕产期心理健康。将防治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作为孕妇学校线下、线上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使孕产妇和家属充分了解孕产妇心理特点、抑郁焦虑等症状识别,掌握情绪管理、积极赋能、心身减压等常用心理保健方法。将孕产期抑郁症筛查纳入常规孕产期保健服务和产后访视,早期识别孕产妇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干预或转诊。 六、推进诊疗流程友好,有效促进服务持续改善 (十七)推进全程智慧服务。完善产科预约诊疗制度,推进全面预约诊疗,落实分时段预约,推行检查检验集中预约。在保障危重孕产妇救治的前提下,推广预约住院分娩。通过诊间结算、移动支付等方式,减少患者排队次数,缩短挂号、缴费、取药排队等候时间。提供自助打印、网络查询、手机信息等多种形式的检查检验结果查询服务。 (十八)优化主动连续服务。依托APP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孕产妇的健康咨询与指导。规范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利用可穿戴设备为孕产妇和新生儿提供居家健康监测,减少非必须到院。有条件的机构可探索与护理到家服务相结合的服务模式,为有需求的产妇和家庭提供上门巡诊服务。建立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顺畅的上下转诊和信息共享机制,有条件的可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保医生与医院确定的主管医生组成协作团队对孕妇提供连续全周期服务。按照职责积极支持托育服务发展。 (十九)推动信息技术赋能。推进产科和产房信息化建设,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的产科临床决策支持、胎心监护识别和产程预警,提升临床诊疗服务能力,动态反映产妇产程进展。依托省级“云上妇幼”远程医疗平台,广泛开展远程培训、远程指导、远程会诊和在线转诊,拓展远程超声诊断等业务支撑功能,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 (二十)持续改进提升服务。建立完善孕产妇和医护人员反馈意见的平台,并针对意见分析原因,制订改进措施并落实,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孕产妇就医满意度。开展门诊和住院服务满意度调查和评估,加强调查评估结果的应用。鼓励有条件的机构开展孕妇学校和家长学校培训效果评估。 七、组织实施 (二十一)加强组织领导。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医保局等部门统筹协调生育友好医院建设工作。各地要坚持机构自愿和正向引导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引导助产医疗机构加强生育友好医院建设,重点发挥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和妇产医院的带头作用。要引导医疗机构围绕“理念机制友好”“空间环境友好”“全程服务友好”“服务模式友好”“诊疗流程友好”,聚焦群众所思所盼,优化生育医疗保健服务,持续提升群众服务体验。 (二十二)强化政策支持。卫生健康、医保等部门对于生育友好医院建设给予政策支持,发展改革、财政部门按规定落实相关投入政策。国家卫生健康委积极推动将生育友好医院建设纳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加大建设支持力度。各地要将产科作为各级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病房改造提升行动的重要内容,结合孕产妇就医需求和院内资源调整优化,适当增加产科病房单人间和双人间数量,全面改善产科住院条件。加强产科骨干人才队伍建设和能力建设,落实助产技术服务人员资格考核标准,依法许可准入,加强政策支持。要按照《开展助产技术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全面加强对助产医疗机构的能力建设和政策支持,加强设施建设、设备配置、人员配备和信息化建设,落实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构建促进助产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机制。 (二十三)加强成果监测。各地要鼓励引导医疗机构按照《生育友好医院建设指南》(详见附件)加强建设,医疗机构达到建设指南要求后,将建设结果和相关材料报送所在地的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县级及以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加强对生育友好医院建设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并将建设情况通报同级发展改革、财政和医保部门。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相关部门开展生育友好医院建设情况监测,适时总结各地建设成果。 (二十四)完善保障机制。各地要加快落实《产科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合理确定产科价格水平,促进产科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在确保医保基金运行安全的前提下,将产科、新生儿科医疗服务价格纳入动态调整机制中统筹考虑。推动住院分娩生育医疗费用由定额支付逐渐过渡到参加基本医保报销,同时纳入DRG/DIP管理。根据地方医保基金承受能力,合理提高产前检查定额支付标准。做好医保支付、价格调整和医疗控费等政策衔接,保证孕产妇生育基本医疗费用负担总体不增加。同时,满足群众个性化需求的产科、新生儿科单人间病房床位费由医疗机构自主制定收费标准。 附件:生育友好医院建设指南.pdf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 国家医保局办公室 2024年12月24日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政策
...
关于规范公立医疗机构预交金管理工作的通知
关于规范公立医疗机构预交金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卫办财务发〔2025〕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财政厅(局)、医疗保障局、中医药局、疾控局,军队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持续提升群众就医体验,切实减轻患者交纳预交金负担,现就规范公立医疗机构预交金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取消门诊预交金 自2025年3月31日起,公立医疗机构要全面停止收取门诊预交金,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存量门诊预交金的资金清算、退款。公立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存量门诊预交金退费受理、审核、确认、退款等全流程的监管。 公立医疗机构要通过官网、就医小程序、电子屏等多种途径做好政策宣传,告知患者办理门诊预交金退款及流程,确因客观原因无法及时清退的,要做好台账管理,并按属地管理原则报卫生健康(中医药、疾控)行政部门。探索推进“诊间结算”、“一次就诊一次付费”等便民措施,优化门诊收费流程。 对急诊、急诊留观、门诊手术、急诊手术等情形,以及老年人等确有门急诊预交资金需求的群体,在患者自愿的前提下,公立医疗机构可保留门诊预交金,并报属地卫生健康(中医药、疾控)行政部门备案。 二、降低住院预交金额度 各地要指导公立医疗机构根据住院患者疾病诊断、治疗方式、结算类型等因素,参考同病种前3年度实际发生的次均住院费用和个人自付费用,合理确定住院预交金额度,医保患者住院预交金额度降至同病种同保障类别个人自付平均水平。自2025年6月30日起,公立医疗机构要按照本通知相关要求收取住院预交金,并对常见病种预交金收取额度进行公示,接受公众监督。 三、提高住院费用结算效率 各地要指导公立医疗机构优化住院预交金交纳、住院费用结算流程,全面提升管理效率。原则上,公立医疗机构要在患者出院后3个工作日内完成住院费用结算,逐步实现24小时内结算。 公立医疗机构要加强内部信息化改造,实现科室间信息互通,方便患者查询预交金交纳明细、住院费用明细等;要持续改进内部工作流程,及时办理出院患者结算;要积极探索运用信息技术,推行“一站式结算”、“床旁结算”、“线上结算”等便民措施,提供多种交费渠道和结算方式,增强支付和结算的便利化、快捷化。 四、鼓励探索多元化“先诊疗后付费”就医新模式 各地对脱贫人口、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易返贫致贫人口等已出台“先诊疗后付费”等相关政策的,要及时做好就诊患者的身份识别和个性化管理服务,督促指导公立医疗机构落实到位。 鼓励有条件的公立医疗机构,结合个人征信体系等信用工具,逐步探索面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的就诊患者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便民方式和信用就医结算方式,切实减轻患者就医时的预交资金压力。 五、充分发挥医保基金保障作用 各地医疗保障部门要加快实施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支付方式改革,支持公立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落实医保预付金管理办法,帮助定点医疗机构缓解资金周转压力。通过医药集中带量采购,降低公立医疗机构药耗成本。加快推进医保移动支付。提升医保基金结算效率,缩短医保基金结算时间。推动建立健全参保人员信用管理制度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强风险管理。 各地要按照属地化原则,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预交金管理的实施细则,并于2025年3月31日前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有特殊情况难以按时实施的医疗机构应向属地卫生健康(中医药、疾控)部门报告并明确执行时间。要进一步强化日常监督,确保公立医疗机构合理合规做好相关工作,维护患者合法权益。工作过程中如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 本通知适用于各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和军队主办的医疗卫生机构,非公立医疗机构可参照执行。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 国家医保局办公室 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 国家疾控局综合司 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办公厅 2025年3月25日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政策
...
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推进基本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改革的通知
文件下载链接: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推进基本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改革的通知.txt
政策
...
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支持化妆品原料创新若干规定的公告
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支持化妆品原料创新若干规定的公告 2025年第12号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鼓励化妆品原料创新,促进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要求,国家药监局组织制定了《支持化妆品原料创新若干规定》,现予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特此公告。 附件:支持化妆品原料创新若干规定 国家药监局 2025年1月26日
政策
...
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关于印发2025年药品检验能力验证计划的通知
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关于印发2025年药品检验能力验证计划的通知 药监综科外函〔2025〕5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21〕16号)和《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关于加强和改进药品检验检测能力验证工作的通知》(药监综科外〔2020〕67号)要求,为提升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检验机构能力和水平,国家药监局组织制定了2025年药品检验能力验证计划,该计划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负责组织实施。 能力验证是保证和提升实验室检验能力的重要手段,是药品安全考核工作重要组成部分。请各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积极组织、协调、指导所属行政区域内各级检验检测机构、实验室参加能力验证计划,同时组织、指导行政区域内省级检验检测机构加强对市县级检验检测机构的业务指导,提升药品检验能力验证的参与率和满意率。 请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做好能力验证的组织实施、业务指导和样品制备,保证能力验证样品的均一性和稳定性,做好能力验证结果数据统计分析工作。 能力验证工作结束后,国家药监局将对各省药品检验能力验证的参与率和满意率进行统计,并作为药品安全考核工作的参考。 国家药监局对能力验证结果满意的参加者,将按程序公布检验检测机构和实验室名录;能力验证结果不满意的参加者,应立即按照异常检验结果调查程序(OOS或OOE)开展原因调查,在有明确调查结论的基础上完成质量管理体系整改;请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对其整改活动加强指导和监督,保持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和稳定运行,为药品监管提供坚实可靠的技术支撑。 请各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将开展药品检验能力验证的有关情况于2025年10月底之前报送至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有关情况应包含:检验检测机构基本情况、参加能力验证情况、未参加能力验证情况、存在问题、下一步工作及有关建议等。请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将药品检验能力验证工作总体情况、结果满意率、以及满意名单等相关材料于2025年11月底之前报送国家药监局科技国合司。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检验机构能力评价研究中心: 孙悦,010-53851297;高晓明,010-53851363。 国家药监局科技国合司: 欧阳呓林,010-88330532。 附件: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25年药品检验能力验证计划 国家药监局综合司 2025年1月22日
政策
...
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建立医保数据工作组更好赋能医疗机构发展的通知
文件下载链接: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建立医保数据工作组更好赋能医疗机构发展的通知.txt
政策
...
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仿制药参比制剂目录(第九十批)的通告
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仿制药参比制剂目录(第九十批)的通告 (2025年第9号) 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专家委员会审核确定,现发布仿制药参比制剂目录(第九十批)。 特此通告。 附件: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25年第9号通告附件.docx 国家药监局 2025年2月11日
政策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中医药科技函〔2024〕24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 为落实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我局制定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并经局长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24年11月22日
政策
  • 首页
  • 1
  • 2
  • 3
  • 4
  • 5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20条  共377条,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