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农业研究:资源配置、绩效和对生产力影响的跨国分析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 Southeast Asia: A cross-country analysis of resource allocation, performance, and impact on productivity
2000-2007年,东南亚在建设和加强农业研发能力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该地区所有国家都报告说,农业研究人员人数增加,平均资格水平提高,参与农业研发的妇女比例增加。相比之下,尽管农业产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幅增长,但区域农业研究支出仍然停滞不前。因此,东南亚的农业研究强度——即农业研究支出占农业GDP的比例——从2000年的0.50%稳步下降到2017年的0.33%。尽管各国对农业研究投资不足的程度不同,但根据本报告总结的分析,所有东南亚国家的投资都低于可达到的水平。该地区需要大幅增加农业研究投资,以便更有效地应对未来农业生产的挑战,并确保生产力增长。东南亚最不发达的农业研究系统(柬埔寨、老挝和缅甸)的特点是科学产出和研究人员生产力低下,这是资金严重不足和缺乏足够合格的研究人员的直接后果。尽管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农业研究系统要发达得多,但它们仍然报告了需要关注的关键低效和资源限制。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越南在这两组高绩效和低绩效农业研究系统之间处于中间地位。国民经济的增长、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消费模式的变化将在未来20至30年内促使整个东南亚的农业生产、消费、进口和出口水平发生重大变化。政府今天做出的资源分配决定将影响未来几十年的农业生产力。因此,各国政府需要确保其进行的研究能够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并与战略发展和农业部门计划保持一致。ASTI的预测显示,优先投资主要作物仍将推动老挝农业生产力的最快增长。然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越南可以通过优先投资于水果、蔬菜、牲畜和水产养殖的研究,在未来30年实现更快的增长。在柬埔寨、缅甸和泰国,在关注主要作物和高价值商品之间的选择不那么明显,但预测确实表明,优先投资石油作物研究将导致农业生产率大幅下降。
相关资源
Oliver K. Kirui
,Khalid Siddig
,Hala Abushama
,Alemayehu Seyoum Taffesse
Jennifer Johnson
,Evgeniya Anisimo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