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许多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印度尼西亚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初对粮食安全的关切导致了旨在实现粮食作物自给自足的政策。印度尼西亚政府将价格干预和经济激励措施结合起来,鼓励农业生产,特别是主要作物的生产。从1985年到1998年,印度尼西亚开始了一系列国内和贸易改革,这些改革源于单方面承诺、该国对世贸组织的承诺以及政府在1997/98年金融危机后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成的协议。本研究计算了1985-2003年期间印度尼西亚六种农产品的名义保护率和生产者支持估计值(NPR和PSE),即大米、玉米、糖、大豆、粗棕榈油和天然橡胶(占印尼农业产量的三分之二以上),试图量化这些政策的净影响。为印度尼西亚计算的NPR和PSE显示,尽管进行了改革,但印度政府在过去二十年中保护了其农业,尽管在商品方面并不一致。尽管改革在减少农产品贸易和国内监管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一些商品恢复了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