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表中检索

    regional value chains
    共检索到 2

    与1990年代相比,非洲在2000年代的增长率翻了一番;然而,增长并没有带来变革。事实上,该区域许多国家制造业部门在总增加值中的贡献一直在稳步下降,这表明去工业化。非洲面临的最重要挑战之一是引发该地区经济的结构转型,提高其出口的国内附加值,以创造更高的就业机会。推进这一转变的方法之一是提高各国利用本区域现有的大量自然资源生产和出口制成品的竞争力。皮革和皮革制品(LLP)行业为该地区提供了形成区域价值链并为该地区出口增加更大价值的巨大机会。目前,该地区是世界皮革工业基本原材料(即皮革)的最大来源地,但其出口几乎没有增值。这项研究确定了LLP中可以形成的非洲潜在区域价值链。在这方面,本研究进行了以下分析:审查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区域内和全球贸易的变化模式,强调了区域内皮革和皮革产品贸易的重要性。确定了皮革工业的投入和产出,并强调了其正在出现的全球和区域内趋势。使用重力模型估计LLP的区域内贸易潜力。东南非共同市场、西非经共体和南共体之间的贸易潜力估计。对这些次区域集团也作了单独的估计。探讨了关税自由化对潜在的区域内贸易的影响。使用贸易平衡贡献指数(CTB)和描述头寸的相对贸易平衡指数(POS)估计三个贸易集团(从现在起称为“地区”)中所有国家的皮革和皮革产品的出口潜力。根据这两个指数,确定了每个国家的区域和全球出口皮革投入和产出。RVC不同于全球价值链。在RVC中,最终产品(成品)由该地区内的一个国家出口,无论是全球还是区域。因此,RVC为该地区国家提供了在价值链上攀升的机会,利用该地区提高其竞争力,生产和出口更高附加值的产品。非洲成熟的全球价值链也可以为该地区国家提供一个机会,使其有收益地融入全球价值链,并提高其与领先公司的议价能力。

    2018-10-09
    浏览量:17  |  
    分享到:
    东南亚经济特区 [智库报告]

    本文论述了东南亚经济特区的发展现状和前景。为经济特区的创建和运作提供资金的形式越来越多。追溯了经济特区在东南亚一体化进程发展、区域价值链形成以及促进资源交换方面的作用。笔者认为,这一过程在中南半岛周边国家的边境地区发展最为密集。据作者介绍,大湄公河次区域在这种链条的形成中发挥着特殊作用。

    浏览量:30  |  
    分享到: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2条  共2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