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通过经合组织农业粮食生产力可持续性复原力政策框架对越南农业部门进行了评估。农业在越南过去三十年的显著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90年代,政府政策促进了农业生产率的强劲增长,但此后这一增长有所下降。经合组织农业环境指标还显示,由于过度使用农用化学品和不良的动物废物管理做法,经济增长的环境足迹,特别是在营养平衡方面存在弱点。农业部门面临着气候变化影响带来的重大恢复挑战,包括海平面上升和更频繁、更严重的风暴事件。尽管向农民提供的农业支持水平相对较低,但土地使用法规等政策偏向于水稻生产,从而维持了以小型非全日制家庭农场为主的生产结构,限制了创新。2018-20年,越南对农业一般服务的支持相当于农业增加值的2.5%,远低于经合组织的平均水平。将支持重点转向与私营部门的研究、开发和创新伙伴关系,将有助于改善越南农业的农业环境绩效。理想情况下,这应该伴随着土地使用法规的改革。
农业是尼日利亚大多数农村穷人赖以谋生的主要部门。70%以上的现役劳动力受雇于农业(世界银行,2007年)。尼日利亚联邦政府(FGN)已将农业确定为其到2015年将贫困人口减半和实现经济多样化的关键发展优先事项,而不是石油部门。FGN正在制定增加农业生产、加工和营销的战略。其中一些与国家经济赋权和发展战略有关,该战略是政府于2004年制定的,旨在减少贫困并赋予穷人权力。鉴于农业在减贫方面的重要性,《需求》提出了一些到2007年要实现的质量绩效目标。其中包括农产品出口每年增长6%,食品进口从占进口总额的14.5%大幅减少到5%。本届政府的“七点议程”将“粮食安全”列为该国“中期发展计划和愿景20:2020”的优先事项之一
中国水资源禀赋极低,分布不均,污染日益严重。农业是用水的主要消费者之一,中国未来的发展取决于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的举措。这些研讨会讨论了中国的现状,考察了经合组织国家在水资源管理方面所做的工作,并为中国提出了政策选择。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印度经历了实质性的经济政策改革和经济增长。尽管农业政策改革落后于其他部门,但它们还是创造了一个更加开放的经济方向。在这项研究中,我们评估了印度农业的保护和支持与反保护。我们的方法包括审查1985-2002年期间11种作物的市场价格支持(MPS)、有利于农民的投入补贴(化肥、电力和灌溉)支出,以及特定产品和总生产者支持估计(PSE)。我们借鉴了古拉蒂及其合著者早期开发的广泛的价格比较和补贴测量数据集和分析,通常对有代表性的盈余和赤字州进行分类分析。这使我们能够探索关键成本调整如何影响结果。总的来说,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对印度农业的支持是反周期的。当世界价格较低时(如1980年代中期和1998-2002年),对农业的支持一直在增加,而当世界价格较高时(如1990年代初和中期),对农产品的支持则在减少。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预算支付对农业投入补贴的重要性日益增加。然而,就1985-2002年期间的价格支持和预算支出而言,农业政策的反周期方面主导着从去保护向保护的明显趋势。使用MPS和PSE测量的不同变体,我们扩展了早期的分析,以证明关键假设对计算的影响。我们认为这些假设非常重要。例如,在标准方法中,涵盖商品的MPS是根据涵盖商品在总生产价值中的份额“按比例增加”的。如果商品覆盖范围不完整,通常情况下,扩大程序会导致总MPS的绝对值大于覆盖商品的MPS。这可能导致PSE的符号与非放大版本不同,但这是不合适的,除非未涵盖商品的市场价格支持与涵盖商品的价格支持相似。此外,我们发现,通过将国内价格与根据观察到的进口或出口调整后的参考价格进行比较来计算MPS的标准程序可能存在问题。这种情况发生在贸易量相对较小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基于观察到的进口或出口的参考价格可能会导致误导性结论。为了解决参考价格问题,我们遵循Byerlee和Morris(1993)。从本质上讲,所采用的方法是根据根据经济标准选择的反事实参考价格来计算保护或解除保护的水平,即如果取消政策干预,该国将存在的调整后参考价格。相关价格可以是自给自足的均衡价格,也可以是进出口调整后的参考价格,这取决于这些价格之间的关系。我们对六种作物(小麦、水稻、玉米、高粱、糖和花生)采用了这一改良程序。作物的选择取决于这样一个事实,即印度一直接近自给自足,而且在分析期间,贸易方向发生了变化。本文中获得的对农业的估计支持的幅度之所以重要,有几个原因。这些估计证实,近年来印度出口小麦或大米需要高水平的补贴,这是其他几项研究得出的结论。然而,我们报告的20世纪90年代对印度农业的破坏程度低于早期研究。这种差异的部分原因是参考价格选择程序的修改。这种差异的很大一部分可以通过是否调用放大过程来解释。未来的研究也有丰富的领域。国内与边境价格比较中使用的调整成本估计数,如运输和加工成本或营销利润,是分析中的关键变量,值得重新审查和进一步更新。解决关于参考价格的最合理假设,或将分析扩展到更多的作物和牲畜,以减少未来评估中的不确定性,也将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农业政策的净立场及其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作者摘要
与许多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印度尼西亚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初对粮食安全的关切导致了旨在实现粮食作物自给自足的政策。印度尼西亚政府将价格干预和经济激励措施结合起来,鼓励农业生产,特别是主要作物的生产。从1985年到1998年,印度尼西亚开始了一系列国内和贸易改革,这些改革源于单方面承诺、该国对世贸组织的承诺以及政府在1997/98年金融危机后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成的协议。本研究计算了1985-2003年期间印度尼西亚六种农产品的名义保护率和生产者支持估计值(NPR和PSE),即大米、玉米、糖、大豆、粗棕榈油和天然橡胶(占印尼农业产量的三分之二以上),试图量化这些政策的净影响。为印度尼西亚计算的NPR和PSE显示,尽管进行了改革,但印度政府在过去二十年中保护了其农业,尽管在商品方面并不一致。尽管改革在减少农产品贸易和国内监管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一些商品恢复了保护。
这项关于罗马尼亚农业政策的研究分析了从1989年12月的戏剧性事件到今天加入欧洲联盟的准备工作的发展情况。审查评估了关键的结构问题,并审查了农业改革中新出现的政策发展。它包括使用经合组织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支持估计(PSE/CSE)对农业支持的详细估计。一项特别评估对照经合组织制定的环境指标衡量罗马尼亚农业的环境表现,包括氮平衡。报告的结论是,罗马尼亚的一个关键优先事项是消除阻碍劳动力从农业流入高附加值活动的制约因素。提高整个粮食链的经济效率对于提高罗马尼亚的竞争力和在其加入欧盟之前及之后改善农业生产者的贸易条件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