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专题

Topics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所有资源

共检索到5
...
丧亲人群网络化心理干预效果的系统综述与元分析
网络化心理干预近年来逐渐应用于改善丧亲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系统考察其干预效果及其调节因素有助于指导临床实践。这项研究通过文献检索与筛选,选取了47个丧亲人群网络化心理干预研究,其中19项随机对照试验满足了元分析标准(N=1222),元分析共包括68个效应值。结果发现,干预对总体心理健康的效应达到显著的中等水平(g=0.54; 95%CI=[0.39, 0.70]);具体而言,干预对病理性哀伤(g=0.56; 95%CI=[0.39, 0.74])、抑郁(g=0.51; 95%CI=[0.36, 0.67])和创伤后应激(g=0.63; 95%CI=[0.45, 0.81])症状的改善都达到显著的中等效果。在改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方面,未使用意义建构、干预次数大于或等于10次和给予治疗反馈的网络化心理干预效果更好,干预频率为一周多于一次的干预效果要好于一周一次。但是,理论取向、干预过程中是否包含暴露练习、认知重构和行为激活的干预策略、是否设置提醒以及脱落率的高低均不存在调节作用。本研究说明网络化心理干预对改善丧亲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效果较为理想,并且在不同条件下网络化心理干预具有不同的效果。
研究证据
...
思维导图在癌症患者术后健康教育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思维导图在癌症患者术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知网、万方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癌症患者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3月。采用Cochrane 5.1.0文献质量评价标准对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1篇文献,包括1 85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思维导图的健康教育可以减轻癌症患者术后的焦虑情绪[MD=-9.82,95%CI(-14.37,-5.27),P<0.01]、抑郁情绪[MD=-7.27,95%CI(-9.69,-4.85),P<0.01]、疼痛程度[MD=-1.03,95%CI(-1.75,-0.31),P<0.01],提高自我护理能力[MD=17.59,95%CI(15.22,19.95),P<0.01],缩短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MD=-12.51,95%CI(-16.76,-8.25),P<0.01],提高护理满意度[RR=1.23,95...
研究证据
...
轻度老年认知障碍的非药物整合式干预:单个案研究
Summary-摘要: 背景 认知障碍可导致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抑郁、孤独感,以及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的下降。目的探讨非药物整合式干预对轻度老年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抑郁、孤独感、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 基于认知障碍的风险因素研发了认知功能训练、身体运动、情绪管理、社会连结、健康生活习惯5个维度的非药物整合式干预方案,采用A-B-A单个案受试者设计,于2021年6—12月展开对3名确诊为轻度认知障碍的老年人进行为期3个月,1次/周,60 min/次的干预。于基线、干预3个月后、干预结束后3个月时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简版生活质量量表(SF-12)、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DS-15)、中文版孤独量表(DJGLS)从认知功能、自我效能感、生活质量、抑郁情绪、孤独感5个维度评估3名老年人各量表得分并分析其变化。并在干预结束后3个月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从认知功能、生活质量、抑郁情绪、自我效能感和孤独感维度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纳入研究的3名老年人年龄为74、70、73岁,均已婚、与配偶和孙辈共同居住。3名老年人的MoCA基线得分为21、22、24分,干预3个月后为28、26、27分,干预结束后3个月为25、19、23分;GSES基线得分为25、30、27分,干预3个月后为29、29、30分,干预结束后3个月为28、31、28分。SF-12基线时得分为69、32、51分,干预3个月后为81、81、83分,干预结束后3个月为78、38、59分。GDS-15基线得分为4、8、2分,干预3个月后为2、6、1分,干预结束后3个月为1、8、4分。DJGLS基线得分为8、7、8分,干预3个月后为5、5、4分,干预结束后3个月为5、5、7分。半结构访谈资料表明,受试者在认知功能、生活质量、抑郁情绪、孤独感、自我效能感5个维度均有改善。结论 对于患有轻度老年认知障碍的受试老年人而言,从认知功能训练、身体运动、情绪调节、社会连结、健康生活习惯5个维度开展非药物整合式的干预是有意义的,轻度老年认知障碍老年人的MoCA、SF-12、GDS-15、DJGLS得分在干预3个月后均有改善,GSES得分在干预后效果不理想,所有维度得分在干预结束后3个月呈递减趋势。
期刊论文
...
抑郁症患者运动干预的证据图谱
目的通过证据图谱方法系统识别、描述和评价抑郁症患者运动干预相关研究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建库至2021年7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PubMed,获取抑郁症患者运动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和系统综述/Meta分析。采用Cochrane手册5.1.0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和AMSTAR-2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估。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健康分类家族(WHO-FICs)架构,建立证据图谱研究框架,利用EPPI软件和Microsoft Excel2019工具进行数据提取和编码,采用气泡图综合呈现研究人群、干预类别、原始研究样本量及系统综述/Meta分析纳入研究数量、结论分类等信息。结果最终纳入101篇随机对照试验和52篇系统综述/Meta分析。101篇随机对照试验中,共涉及3类干预策略,15种不同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未特指的运动干预(28篇,27.72%)和瑜伽干预(19篇,18.81%)。主要研究结局包括b1.精神功能(92篇,91.09%)和d9.社区、社会和公民生活(19篇,18.81%)。3类干预策略中康复类占比最高,共计47篇(46.53%),主要研究人群为其他特指的抑郁症患者(19篇,40.42%),如重度抑郁症及老年抑郁症患者,46篇(97.87%)结论被归类为"有益"或"可能有益"。52篇系统综述/Meta分析中,共涉及9项干预措施,主要包括未特指的运动干预(17篇,32.69%)和瑜伽干预(12篇,23.08%)。主要研究结局包括b1.精神功能(41篇,78.85%)和不良反应(12篇,23.08%)。3类干预策略中治疗类占比最高,共计34篇(65.38%),其中,研究人群主要为其他特指的抑郁症患者(27篇,79.41%),如成年抑郁症和抑郁症孕产妇,28篇(82.35%)的研究结论被归类为"有益"或"可能有益"。同时,干预环境/背景主要为门诊和住院环境。结论证据图谱结果显示运动干预策略主要聚焦于抑郁症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主要研究患者的身体功能与结构(精神功能),且有效性显著。对于步行、自行车、气功、阻力训练和运动游戏干预的有效性,以及干预时间、干预的不良反应等方面,仍需未来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探讨。
期刊论文
...
针刺治疗产后抑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产后抑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Wan Fang Data和VIP数据库,搜集针刺治疗产后抑郁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1年2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RCT,包括89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手针治疗与盐酸氟西汀在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MD=0.45,95%CI(-0.52,1.41),P=0.36]、临床有效率[RR=0.93,95%CI(0.70,1.23),P=0.59]、临床痊愈率[RR=0.88,95%CI(0.44,1.76),P=0.73]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RR=0.04,95%CI(0.01,0.28),P<0.05]。手针与心理治疗在患者临床有效率[RR=1.08,95%CI(0.87,1.36),P=0.49]和痊愈率[RR=1.31,95%CI(0.84,2.04),P=0.24]方面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有限证据表明,手针在降低产后抑郁患者HAMD评分、提高患者临床有效率、临床痊愈率方面与非针刺治疗无明显差异。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期刊论文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5条  共5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