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专题

Topics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所有资源

更多...

更多...

共检索到19
...
The involvement of specialists in primary healthcare teams for managing diabet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Background: Diabetes mellitus requires ongoing management and care coordination.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were managed in primary healthcare settings. Several quality improvement programs have introduced specialist involvement in primary healthcare teams. However, synthesized evidence is needed to support policy improvements regarding the impact of specialist-primary healthcare coordination on glycemic control in diabetes care. Objective: Thi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imed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specialist involvement in primary healthcare teams on glycemic control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thods: A search of five electronic databases (PubMed, Embase, 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 CNKI, and Wanfang Database) was conducted to identify relevant studies published until October 21st, 2023. We assessed the methodological quality of the included studies using the suggested risk of bias criteria for EPOC (Cochrane Effective Practice and Organization of Care). We conducted the certainty assessment using the GRADE guideline. The outcome measured was the HbA1c level. Meta-analyses were performed using random-effects models. Results: A total of 12 studies (7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nd 5 controlled before-after studies) were included in the meta-analysis. The involvement of specialists in primary healthcare teams was associated wit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HbA1c level compared to usual or standard care (mean difference - 0.57, 95% CI: -0.86 to -0.27, I2 = 88.17%). Conclusion: The findings revealed that the interventions might improve the care delivered and patients' health outcomes. However, due to the very low certainty of evidence on the effectiveness on glycemic control, the interventions implemented in the included studies should be employed with caution in future policy-making to achieve improved HbA1c levels. Further research with a more rigorous design is needed to provide evidence of higher certainty and quality. Registration: Th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was registered in the PROSPERO International Prospective Register of Systematic Reviews (registration No. CRD42022384589 available at https://www.crd.york.ac.uk/prospero/#searchadvanced ).
研究证据
...
慢性阻塞性肺病不同治疗措施疾病负担的系统评价与网状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不同干预措施对慢性阻塞性肺病(以下简称“慢阻肺”)的疾病负担情况。方法 计算机检索CNKI、VIP、WanFang Data、PubMed、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搜集慢阻肺疾病负担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3年10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6软件和R语言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69个RCT,包括6 689例患者,涉及常规治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有创通气治疗、营养支持方案等26项干预措施,偏倚风险评估均为“风险未知”。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和有创通气治疗相比,无创正压通气治疗[SMD=-3.84,95%CI(-5.16,-2.52)]和二陈止咳清肺颗粒[SMD=-3.04,95%CI(-5.89,-0.20)]能够降低慢阻肺患者的住院经济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脾益肺冲剂、咪达唑仑、目标氧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和营养支持方案对降低慢阻肺患者死亡率的效果优于常规治疗[RR=4.50,95%CI(1.02,...
研究证据
...
基于COSMIN的高血压健康促进行为评估工具的系统评价
目的 采用健康测量工具选择的共识标准(COSMIN)对高血压健康促进行为的评估工具进行系统评价。方法 计算机检索Embase、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关于高血压健康促进行为评估工具的开发、信效度检验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05-25。由两名研究生独立进行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采用COSMIN偏倚风险评价清单评价纳入评估工具的方法学质量,根据COSMIN质量准则评价纳入评估工具的测量学属性质量。应用改良版定量系统评价证据分级(GRADE)方法评价证据等级,根据测量学属性质量评价结果及证据等级确定评估工具的推荐级别。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14篇,共涉及14个高血压健康促进行为评估工具,其中运动行为改变评定量表(MCPAQ)、高血压患者限盐饮食行为改变评定量表(MCRSDH)、运动决策平衡修订量表(DBS)、中文版高血压自我护理量表(HBPSCP)、高血压自我护理量表(HTN-SCP)、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中文版为高血压健康促进行为评估工具在不同国家的跨文化...
研究证据
...
Stakeholder perceptions and experiences of competency-based training with entrustable professional activities (SPECTRE): protocol of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thematic synthesi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Background: Competency-Based Medical Education (CBME) aims to align educational outcomes with the demands of modern healthcare. Entrustable Professional Activities (EPAs) serve as key tools for feedback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ithin CBME. With the growing body of literature on EPAs, there is a need to synthesize existing research on stakeholders' experiences and perceptions to enhance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lementation and impact of EPAs. In this synthesis, we will address the following research questions: How are Entrustable Professional Activities experienced and perceived by stakeholders in various healthcare settings, and what specific challenges and successes do they encounter during their implementation? Methods: Using Thomas and Harden's thematic synthesis method, we will systematically review and integrate findings from qualitative and mixed-methods research on EPAs. The process includes a purposive literature search, assessment of evidence quality, data extraction, and synthesis to combine descriptive and analytical themes. Discussion: This study aims to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use of EPAs for 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 reflecting diverse contexts and viewpoints, and identifying literature gaps. The outcomes will guide curriculum and policy development, improve educational practices, and set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ultimately aligning CBME with clinical realities. Trial registration: Not required.
研究证据
...
EBL教学法对医学教育影响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目的 对基于证据的学习(evidence-based learning,EBL)教学法对医学教育影响的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方法 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 Data、VIP、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搜集有关EBL教学法应用于医学教育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4年5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并采用AMSTAR 2量表、ROBIS工具、PRISMA 2020清单和GRADE系统分别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偏倚风险、报告质量及证据质量。结果 共纳入16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AMSTAR 2量表评价结果显示,16篇文献均为极低质量。ROBIS工具评价结果显示,1项为低偏倚风险,15项为高偏倚风险。GRADE系统对纳入文献的36个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评价结果显示,6项为中质量,12项为低质量,其余均为极低质量。结论 EBL教学法在提高医学生理论成绩、实践成绩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但现有EBL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学和证据质量均较低。
研究证据
...
近十年中国全科医生继续教育研究的系统评价
 随着居民疾病谱的改变和国家分级诊疗的推进,全科医生在疾病诊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 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和居民卫生服务需求的持续变化,需要全科医生不断参与继续教育培训,给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 决策和疾病管理。目的 分析近十年(2013—2022 年)我国全科医学继续教育培训研究的发展现状、培训质量与研究 质量。方法 2023 年 1 月,以 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INAHL、ERIC、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 8 个中英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获取有关中国全科医生继续教育的培训研究,进行阅读、 分析、整理和总结,检索时限为 2013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利用医学教育研究质量量表(MERSQI)对文献的研究 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本综述共纳入文献 49 篇,其中英文文献 11 篇,中文文献 38 篇。继续教育的培训主题集 中于心脑血管疾病(22.4%)、急救相关内容(6.1%)、精神疾病(6.1%);培训形式较为单一,以传统的专家授课 为主(69.3%),仅 6.1% 采用技能培训的形式,4.0% 的研究采用 PBL/TBL 教学的培训形式;通常缺乏严格的评价: 有 31 项(63.2%)研究采用问卷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其中 19 项未经信效度检验。研究设计中,单组前后对照的研 究设计占比最大(53.1%),随机对照前后测占比 26.5%,对照前后测占比最小(4.1%)。明确提及进行伦理审批的 研究有 9 项(18.3%),大多数研究未进行伦理审批(81.7%)。评估集中于针对全科医生培训前后的知识和技能提升 (85.7%),较少涵盖实际行为改变(14.2%)及对于患者和医疗机构的获益(22.4%)。结论 近 10 年全科继续教育 研究的关注度不足,但发展空间较大。未来需要根据实际需求,拓展培训主题、采取多元的培训方式,利用信效度佳 的评估工具,并关注培训后所带来的实际行为改变,以此让患者获益,多维度提升全科医生继续教育培训的质量。
研究证据
...
动态系统评价制作方法与流程
动态系统评价是一种持续更新的系统评价方法,旨在及时纳入新证据,以确保医务人员和政策制定者能够及时获取最新信息以做出最佳决策。与传统的系统评价相比,动态系统评价通过定期检索、筛选和分析新证据,确保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从而更好地满足快速变化的临床实践需求。本文通过比较动态系统评价与传统系统评价和快速评价,旨在介绍动态系统评价的适用条件、制作方法与流程,探讨其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结合实例说明其制作流程和动态更新的关键环节,以期为学者制作动态系统评价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论文
...
膳食减糖策略有效性的证据图研究
目的 通过证据图方法系统识别、描述和评价膳食减糖策略的有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 Data、VIP、CBM、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搜集膳食减糖策略有效性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2年11月10日。采用AMSTAR-2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利用Excel 2019软件设计数据提取表,提取相关关键信息,采用气泡图综合呈现干预类型、系统评价/Meta分析纳入研究数量、结论分类等信息。结果 共纳入11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纳入研究根据不同干预措施特点总结为10项干预类型,其中行为改变策略、健康饮食、糖税、物质替代、糖标签、社区干预的研究结局表现出明显有效性,而社会认知模型、减糖指南、健康素养、知识态度行为模型则少有明确的有益效果,说明在理论基础上的干预类型收效甚微。结论 目前证据图显示行为改变策略、健康饮食、糖税、物质替代、糖标签、社区干预具有有效性,同时也存在健康素养、知识态度行为模型等有效性不明确的减糖策略和干预空白。且基于理论方面的膳食减糖策略的有效性证据相对匮乏,未来仍需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探讨。
期刊论文
...
个体预后与诊断多变量预测模型系统评价/Meta分析报告规范(TRIPOD-SRMA)解读
临床预测模型通常使用多个变量的组合来预测个体的健康结局,然而针对同一结局往往存在着多个预测模型,这增加了选择合适的模型用以指导临床实践的难度。近年来,使用系统评价/Meta分析评估和总结预测模型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它们对于关键信息的报告往往存在不足。为了提高预测模型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报告质量,2023年3月国外学者在BMJ发表了TRIPOD-SRMA报告规范。考虑到国内此类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数量正在快速增加,本文结合实例对该报告规范进行解读,旨在帮助国内学者更好地理解与应用TRIPODSRMA报告规范,以期帮助提高相关研究的整体质量。
期刊论文
...
中文期刊发表的预测模型系统评价文献调查与评价: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
目的 评价中文期刊发表的预测模型系统评价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为提高我国预测模型系统评价的整体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获取自建库至2023年7月20日发表的预测模型系统评价相关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AMSTAR(A Measurement Tool to Assess Systematic Reviews)和PRISMA 2020(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 2020)分别评价纳入的系统评价文献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结果 共纳入发表于2015—2023年的55篇系统评价文献,其中12篇为Meta分析,最常见的研究主题为心血管疾病、脑卒中和糖尿病。预测模型系统评价文献的方法学质量需改进的内容主要涉及AMSTAR的条目1、4、5、6和10,报告质量需提高的内容主要涉及PRISMA 2020的条目7、10a、12、13a-f、14、15、16a-b, 17、20b-d、21、22、23d、24a-c、25和26。纳入的系统评价文献方法学质量与报告质量具有中等程度的正相关性(r=0.58,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较长的篇幅、近期发表和受到基金资助与更高的方法学质量相关(P<0.05);较长的篇幅、近期发表、发表为定性系统评价和受到基金资助与更高的报告质量相关,但更多的作者却与更低的报告质量相关(P<0.05)。结论 当前中文期刊发表的预测模型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整体较低,尚有待提高。
期刊论文
...
循证政治学:基于循证决策分析的理论建构与研究方法论
随着全球冲突蔓延和各类风险加快集聚,如何有效促进“科学研究”与“科学政策”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融合发展,成为现代政治系统建设与政治科学研究所面临的重要挑战。基于循证决策分析的现实发展需要,本文通过采用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等研究方法,对循证政治学的理论和实践发展可拓深空间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表明,循证政治学是在循证社会科学发展基础上的重要理论创新,可为政治学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和方法论支持,为有效整合政治领导、公共价值和科学证据等政治发展的基本要素提供学理依据。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循证政治学的全面发展有助于通过“政智化”赋能而促进“最佳政制”体系的完善,在总体上促进政治学知识体系实现研究—决策—实践的全程有效转化和长效机制运行。
期刊论文
...
针刺治疗产后抑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产后抑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Wan Fang Data和VIP数据库,搜集针刺治疗产后抑郁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1年2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RCT,包括89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手针治疗与盐酸氟西汀在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MD=0.45,95%CI(-0.52,1.41),P=0.36]、临床有效率[RR=0.93,95%CI(0.70,1.23),P=0.59]、临床痊愈率[RR=0.88,95%CI(0.44,1.76),P=0.73]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RR=0.04,95%CI(0.01,0.28),P<0.05]。手针与心理治疗在患者临床有效率[RR=1.08,95%CI(0.87,1.36),P=0.49]和痊愈率[RR=1.31,95%CI(0.84,2.04),P=0.24]方面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有限证据表明,手针在降低产后抑郁患者HAMD评分、提高患者临床有效率、临床痊愈率方面与非针刺治疗无明显差异。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期刊论文
...
针刺临床有效性优势病症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目的对针刺临床有效性优势病症的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CBM、VIP和WanFang Data数据库,搜集报告针刺疗法临床有效性优势病症的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年12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估纳入研究的质量后,采用Excel 2010和VOS viewer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263篇系统评价,涉及的针刺技术依次为电针(29篇)、穴位埋线(25篇)、皮肤针(15篇)、水针(12篇)、鍉针(12篇)、火针(8篇)、激光针(8篇)、皮内针(5篇)、毫针(4篇)、刺络(2篇)和圆利针(1篇)。纳入病症94种,其总有效率最低为4%(膀胱癌),最高为98%(膀胱结石、肾绞痛),总有效率在85%以上的病症有72种。结论针刺疗法临床应用广泛。基于当前临床有效性证据,最终确定94种针刺优势病症,但不同针刺研究总样本量和总有效率差别较大,针刺疗效尚不明确,需要未来研究加以关注。
期刊论文
...
游戏化教学有效性的系统评价与元分析
将游戏引入教学是否真的有益于教学?学界对此展开了诸多研究,但结果不一。本研究采用系统评价方法和元分析方法对游戏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效果进行对比统计分析,以求得更科学的结论。本研究检索了2009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中外数据库,根据PICOS原则排查所有对比游戏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提升学生学业成就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最终纳入27篇原始文献,然后利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元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游戏化英语和体育教学、小学游戏化教学、50人以内的集体游戏化教学对学生学业成就提升优势显著,确定有效;2)将教学过程游戏化和教学中运用数字小游戏对学生学业成就提升优势显著,成绩高于传统教学,确定有效;3)游戏化数学教学、50-100人集体游戏化教学、基于传统游戏的游戏化教学、基于虚拟游戏的游戏化教学、理论课程的游戏化教学和采用激励机制的游戏化教学均对学生学业成就提升可能有效,结论不确定,解释或运用需谨慎。
期刊论文
...
环境证据协作网及环境治理系统评价指南简介
环境证据协作网在2007年始创于英国,是全球可持续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中的科学家和管理者工作的开放性学术组织,致力于合成与环境政策和实施最相关的证据。随着环境治理理念在全球的发展,在全球逐渐成立了6个分中心,并与全世界7个组织一起合作在环境治理方面进行循证实践和促进。由环境证据协作网出版的环境治理证据合成标准和指南目前广泛应用于通过科学提供决策信息的各个社会领域,并已成为获取、评价和整合科学信息的公认标准。本文将介绍环境证据协作网的发展和功能,并对环境治理系统评价制作进行阐述。
期刊论文
...
SPOC翻转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系统评价与元分析
近年来,翻转课堂成为高校信息化教学的主流模式。随着SPOC与翻转课堂的结合,对SPOC式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层出不穷,且大部分研究呈现教学效果良好的结论。但是,这些基于小样本的研究结论并不能作为推广SPOC翻转课堂的证据。因此,本研究采用系统评价方法对比分析SPOC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的教学效果,并通过元分析方法对其效应值进行统计分析,以便加大样本量,得出更为科学的结论。本研究通过检索2007年1月至2018年7月ERIC、Teacher Reference Center、Education Research Complet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等大型数据库以及Cochrane Collaboration Library、Campbell Collaboration Library、EPPI、WWC、System for Information on Grey Literature in Europe (Open SIGLE)等在线研究平台,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排查所有对比分析SPOC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量化研究,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对最终纳入的19项原始对照研究提取相关数据。本研究利用Rev Man Manager 5. 3软件进行元分析,结果显示:SPOC翻转课堂的考试成绩、知识理解能力、知识应用能力、自学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学习动机均高于传统课堂; SPOC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及格率、优秀率、协作能力均无显著差异;学生对SPOC翻转课堂的学习兴趣、认真程度、学习参与度、满意度均较高。鉴于纳入研究的诸多局限性,该结论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期刊论文
...
妊娠期钙补充预防先兆子痫的Meta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钙补充对先兆子痫(preeclampsia,PE)发生及相关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BM、WanFang Data、VIP和CNKI数据库,搜集钙补充干预先兆子痫及相关母婴结局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8年7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 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3个RCT,包括29 234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钙补充可有效预防先兆子痫[RR=0.48,95%CI(0.38,0.62),P0.005)。结论当前证据显示,钙补充能够预防先兆子痫及相关不良结局,改善母婴健康。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期刊论文
...
从循证决策到循证治理 理论框架与方法论分析
近年来,循证决策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政策"有效性"变革的浪潮,但也受到越来越多理论和实践的挑战。基于治理理论和善治理论的观点,许多学者探讨了"循证治理"相关的概念,以弥合"循证"思潮与主流公共管理理论的断桥。文章从证据生产、评价、使用和价值取向四个方面阐释了从循证决策到循证治理的转变逻辑,类比循证医学三要素提出了循证治理的三要素:证据、领导力和公共价值。文章以循证领域的主要研究方法——系统评价为分析对象,考察了循证医学和公共管理领域系统评价研究的方法论异同,呈现了Campbell数据库中一项公共管理领域系统评价研究,并讨论了其方法论启示。循证治理的未来研究问题包括中层理论构建、知识转化、方法论研究、本土化研究以及大数据与计算社会科学背景下的循证治理等。
期刊论文
...
循证社会科学的产生、发展与未来
被誉为社会科学第三次"科学化"浪潮的循证社会科学是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而逐渐兴起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确立循证社会科学的学科定位、完善循证社会科学的定义概念、构建循证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体系,对填补循证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空白、推动循证社会科学的发展意义重大。文章介绍了循证社会科学的概念和起源,从循证理念在循证决策、循证教育学、法循证学、循证社会工作等领域的发展呈现了循证社会科学的发展现状,对系统评价这一证据综合的研究方法在循证社会科学的应用进行了理论探讨。通过对SSCI和CSSCI收录的循证社会科学研究文献对比分析发现,国际上循证社会科学研究和实践发展较快、几乎社会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都与循证实践密切联系,相比而言我国逊色不少,循证社会科学研究与实践尚处于萌芽阶段。于循证社会科学这一富有多重发展意义和科学价值的交叉学科而言,在科学体系建设、方法学理论探索、高质量证据探寻、循证实践推广等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与研究空间。
期刊论文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9条  共19条,1页